漢鐃歌
【古辭】
《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訛誤。一曰《朱鷺》,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張》,四曰《上之回》,五曰《擁離》,六曰《戰城南》,七曰《巫山高》,八曰《上陵》,九曰《將進酒》,十曰《君馬黃》,十一曰《芳樹》,十二曰《有所思》,十三曰《雉子斑》,十四曰《聖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曰《臨高台》,十七曰《遠如期》,十八曰《石留》。又有《務成》《玄雲》《黃爵》《釣竿》,亦漢曲也。其辭亡。或雲:漢鐃歌二十一無《釣竿》,《擁離》亦曰《翁離》。”
【朱鷺】
《儀禮·大射儀》曰:“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傳》雲:“建猶樹也,以木貫而載之,樹之跗也。”《隋書·樂誌》曰:“建鼓,殷所作。又棲翔鷺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鵠也,取其聲揚而遠聞。或曰,鷺,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詩雲》:‘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言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頌聲之息,飾鼓以鷺,存其風流。未知孰是。”孔穎達曰:“楚威王時,有朱鷺合遝飛翔而來舞,舊鼓吹《朱鷺曲》是也。”然則漢曲蓋因飾鼓以鷺而名曲焉。宋何承天《朱路篇》曰:“朱路揚和鸞,翠蓋曜金華。”但盛稱路車之美,與漢曲異矣。
朱鷺,魚以烏。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奪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梟子五,梟母六,拉遝高飛暮安宿。
【艾如張】
艾與刈同,《說文》曰:“芟草也。”如讀為而,猶《春秋》曰“星隕如雨”也。古詞曰:“艾而張羅。”又曰:“雀以高飛奈雀何?”《穣梁傳》曰:“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謂因蒷狩以習武事也。蘭,香草也,言艾草以為田之大防是也。若陳蘇子卿雲:“張機蓬艾側。”唐李賀雲:“艾葉綠花誰翦刻。”俱失古題本意。
艾而張羅,行成之。四時和,山出黃雀亦有羅,雀以高飛奈雀何?為此倚欲,誰肯礞室。
【上之回】
《漢書》曰:“孝文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蕭關,遂至彭陽。使騎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宮也。《武帝紀》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吳兢《樂府解題》曰:“漢武通回中道,後數出遊幸焉。”沈建《廣題》曰:“漢曲皆美當時之事。”按石關,宮闕名,近甘泉宮。相如《上林賦》雲“蹶石關,曆封巒”是也。
上之回所中,益夏將至。行將北,以承甘泉宮。寒暑德。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令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
【翁離】
擁離趾中可築室,何用葺之蕙用蘭。擁離趾中。
【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築室,何以南何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巫山高】
《樂府解題》曰:“古詞言,江淮水深,無梁可度,臨水遠望,思歸而已。若齊王融‘想像巫山高’,梁範雲‘巫山高不極’。雜以陽台神女之事,無複遠望思歸之意也。”又有《演巫山高》,不詳所起。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上陵】
《古今樂錄》曰:“漢章帝元和中,有宗廟食舉六曲,加《重來》《上陵》二曲,為《上陵》食舉。”《後漢書·禮儀誌》曰:“正月上丁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廟、世祖廟,謂之五供。禮畢,以次上陵。西都舊有上陵。東都之儀,太官上食,太常樂奏食舉。”按古詞大略言神仙事,不知與食舉曲同否。宋何承天《上陵者篇》曰:“上陵者相追攀。”但言升高望遠、傷時怨歎而已。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從何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木蘭為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將進酒】
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宋何承天《將進酒篇》曰:“將進酒,慶三朝。備繁禮,薦嘉肴。”則言朝會進酒,且以濡首荒誌為戒。若梁昭明太子雲“洛陽輕薄子”,但敘遊樂飲酒而已。
將進酒,乘大白。辨加哉,詩審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陰氣,詩悉索。使禹良工觀者苦。
【君馬黃】
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歸以南,駕車馳馬,美人傷我心;佳人歸以北,駕車馳馬,佳人安終極。
【芳樹】
《樂府解題》曰:“古詞中有雲:‘妒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若齊王融‘相思早春日’,謝杋‘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絕而已。”
芳樹日月,君亂如於風。芳樹不上無心溫而鵠,三而為行。臨蘭池,心中懷我悵。心不可匡,目不可顧,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王將何似,如孫如魚乎?悲矣。
【有所思】
《樂府解題》曰:“古詞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複相思而與君絕’也。”按《古今樂錄》漢太樂食舉第七曲亦用之,不知與此同否。若齊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劉繪“別離安可再”,但言離思而已。宋何承天《有所思篇》曰:“有所思,思昔人,曾、閔二子善養親。”則言生罹荼苦,哀慈親之不得見也。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