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胡雪岩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他們都會給人留下一個意蘊豐富的剪影;從任何一個方向去思考,他們都會給人留下一個彌足珍貴的智慧空間。
曾國藩和胡雪岩同樣都生活在晚清這個亂世的王朝,就是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交相煎迫、新舊事物急速嬗變的大變動時期,曾國藩熟讀中國曆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的官場絕學,並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後人尊稱為“一代官聖”;而反觀胡雪岩,雖出身寒門,但他善於審時度勢,以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西征籌邊等重大曆史事件為契機,最終從一介仰人鼻息的錢莊夥計,成長為一個富可敵國、官拜二品、著黃馬褂的紅頂商人。
“學曾國藩做人準則,學胡雪岩做事之道。”這句百年以來流傳於民間的諺語,深刻地揭示了精通內聖外王之術的中興名臣曾國藩和深諳智慧權謀之術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也明確地闡明了曾國藩做人以及胡雪岩做事對人們的影響。
曾國藩在年輕時候就學業有成,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山村赴京趕考而中進士,留京師,之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三十七歲就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國革命風起雲湧的危急關頭,他以一介書生出身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使腐朽的清朝統治又延續了半個世紀。曾國藩一生都致力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誌願。後人評價他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章太炎稱曾國藩“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凶。”青年毛澤東對這位同鄉也有“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之言。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視為學習的楷模,說“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
與曾國藩相比,胡雪岩的一生則極具戲劇性。人們說他“遊刃於官商之間,追逐於時勢之中,品夠了盛衰榮辱之味,嚐盡了生死情義之道。”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他由一個錢莊的小夥計搖身一變,成為聞名於清廷朝野的巨商大賈。在胡雪岩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的東西:他富而不忘本,深諳錢財的真正價值,大行義舉;他經商不忘憂國,協助左宗棠西征,維護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在救亡圖強的洋務運動中,他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他以“仁、義”二字作為經商的核心,善於隨機應變,投機取巧,使生意蒸蒸日上。當然,他也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益為第一位的俗套,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曾國藩和胡雪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於他們都擁有一套為人處世以及經商的絕學。這使得他們能從常人中脫穎而出,成就其豐功偉業,並開一代風氣之先。這些絕學是他們曆經官場、商場磨難之後精心提煉出來的,是他們對人生成敗得失的一種深刻總結;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中國五千年傳統智慧的獨特應用,體現了他們對變化莫測的人生的深刻體悟。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商人,隨著歲月的流逝,一些人有如杯中的清茶已逐漸蒸發;而有些人卻如窖藏的醇酒,擱置得愈久而酒味愈濃烈。現在雖然離曾國藩和胡雪岩他們的時代已過百年,但是他們的卓越智慧與處世信條,依然能給今天追求成功的我們帶來些許的借鑒與啟發。
翟建輝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