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滿樹桃花一棵根(四)(1 / 1)

看到出家的徒眾來探望她,母親就說:“你們出家都是有根機的,出了家就算是受了一點委屈也是值得的,因為多受一次磨煉,就會多增長一份根機。一個人出家學佛,都是因為有‘根’的關係(指有師父),你們要懂得珍惜,好好修行才是。”如果有人問她:“出家有什麼好處?”她會像背書一樣,說道:“出家,可以:一修不受公婆氣,二修不受丈夫纏。三修沒有廚房苦,四修沒有家事忙。五修懷中不抱子,六修沒有閨房冷。七修不愁柴米貴,八修不受妯娌氣。九修成為丈夫相,十修善果功行圓。”

有一回,母親看到就讀西來大學的徒眾們前來請安,立刻打開話匣子,為大家開示:“你們在團體人多,可以有意見,但要懂得融和啊!因為你們師父的事業大,佛法大,你們也要跟著他把心發得大起來。”說完,又換另一種語氣,對前來參學的勝鬘書院學員們說:“在家小姐在人間也可以修行,我常鼓勵一個做法官的朋友說:‘公事門中好修行。’後來,他把死刑改為無期徒刑,無期徒刑改為有期徒刑,十年的改為五年,這些受刑人受了恩惠,出獄之後,都改過向善,真是功德無量。帶發修行,更方便在各行各業中積德。”看來,母親還會為我教育徒眾呢!

母親對於我,也有很多的訓誨。

一九九〇年,母親來佛光山小住一個月,臨別的時候,曾經向我諄諄教示:“佛陀、莊周、孔子……都是有母親養的,你收徒弟也要如母親一樣,要盡心地度他們成佛。”

一九九〇年,我與母親在香港會麵。當我即將出發到紅磡體育館主持佛經講座時,母親對我說:“我們是多年枯木又逢春,你要用心把大家帶到極樂世界去。”

這些話,言猶在耳,九十六高齡的母親卻已含笑舍報。母親過世之後,島內外徒眾發起興建“老奶奶紀念館”,本來我認為母親是我個人的,不必如此擴張其事,但大家都舉出母親的話——“滿樹桃花一棵根”為例,不約而同地說道:“沒有老奶奶,就不會有師父;沒有師父,我們哪裏能在佛光門下安心辦道?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後代子孫們懂得追本溯源,發揚感恩報德的好事。”我感到所言有理,尤其母親一生“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佛光山的精神,她全都做到了。念及於此,對於“老奶奶紀念館”之事,我也就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

回憶年輕時,禪門典籍中“臨濟兒孫滿天下”的詞句,激起我無限的壯誌,我立誓要圓滿臨濟祖師的弘願,將佛法傳遍世界各地,如今法水果真流遍世界五大洲。遙想佛世之後,多少祖師大德為了紹隆佛種,不惜身命,前仆後繼,菩提種子就在他們的努力下,不斷開花結果;而母親盡管曆經危難,但憑著對佛教堅定不移的信心,故能本住善心待人處事。所以,“根”的觀念,誠然是十分重要的。今後,希望身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曆代前賢為“根”,努力發揚他們利眾無我精神;自己也要健全起來,立誌成為萬世子孫的“根”。讓我們根莖相連,將真理的光明延伸到永久的未來,將妙諦的影響擴展到三千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