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reference_book_ids\":[701282101315504027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 英國作家曼斯菲爾德。
(2) 指當時《北平晨報》副刊。
(3) 此係林徽因筆誤,應為民國二十一年。
(4) 指蕭乾先生及其作品《蠶》。
(5) 三爺指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時住梁家。
(6) 洋車即黃包車。
(7) Boo,梁思莊的女兒吳荔明的乳名。
(8) 思馬一,梁思成的五妹思懿的綽號。
(9) 金嶽霖。
(10) 梁從誡。
(11) 原信中有兩個“第六”;林徽因當時尚未意識到抗日戰爭實際已經開始。
(12) 表哥表姐。
(13) 此信書於一幅送給女兒梁再冰的漫畫旁,由於當時梁再冰過於愛看小說,有高度近視的危險,林徽因故以此方式對其委婉勸導。
(14) 指斯大林的追悼會。
(15) 一種防治結核病的藥。
(16) 費正清。
(17) 梁思成用英文撰寫的《圖像中國建築史》。
(18) 指張兆和。
(19) 1935年,林徽因在北京香山養病期間。
(20) 1935年,林徽因同父異母弟弟林恒來到北京,住在梁家。引起林的生母與這個“兒子”之間的一場危機。
(21) 獲悉費慰梅希望前往北平西山進行考察,林徽因用漫畫的形式描繪了她的行程,同時寫下了這封信。
(22) 1935年末,日軍全麵侵略已近在眉睫,梁、林準備南遷。
(23) 1935年聖誕節,費氏夫婦離開北京回國。他們走後收到林的第一封信。
(24) 一九三四年,沈從文曾陷入一場感情危機,他像對長姊一樣對林徽因傾訴。
(25) 1936年初秋,梁、林同往洛陽龍門和山東調查。
(26) 抗日爆發後,1937年11月梁家在南遷途中,暫住長沙。
(27) 在從長沙前往昆明途中,林徽因病倒在湘貴交界的晃縣,高燒四十度,兩周後勉強退燒。
(28) 到昆明後,梁、林在晃縣邂逅的那批飛行員從航校畢業,開始正式在空軍服役。其中一位的座機在一次空戰中迫降在廣西邊境。
(29) 金嶽霖是邏輯學教授。
(30) 指當時在龍頭村自建這種土坯小房的原中央博物院考古學家李濟、西南聯大政治學教授錢端升等。
(31) 溫絲羅普街,費慰梅和費正清在美國康州坎布裏奇市住宅所在街名。
(32) 寫此信時,梁、林為躲避日軍轟炸,住在昆明郊外龍頭村。
(33) 冰心女士。
(34) 此處原信字跡不清故省略。
(35) 此處原信字跡不清故省略。
(36) 1943年春,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來到李莊訪問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和中國營造學社。
(37)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林徽因自重慶致信費正清。
(38) 1946年2月,林徽因帶病重訪重慶時,致信當時在重慶美國使館新聞處工作的費慰梅。
(39) 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