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還有董卓在側,秦淮肯定會先滅殺諸侯。
聯軍中也有不少精兵猛將,追殺一陣後,袁紹等人還是逃掉了。
袁紹等人離散後,反董聯軍隻剩下秦淮、王匡、喬冒、閔純和耿武為首的冀州軍共四路兵馬。
董卓的壓力小了很多自然也不把四路人馬放在眼裏,秦淮軍雖強,人馬卻不足。董卓派使者要秦淮進京麵聖。
秦淮自然不會慣著董卓,前文提到秦淮已經提前調配大量精銳部屬到了幽州邊界各處,後賈詡設計坑諸侯聯軍時又建議秦淮調兵支援虎牢關前本部。
現在援軍已經進入河內,小將田豫被提拔為護鮮卑中郎將,都督北麵草原防線。
小將魏延和郝昭也成長起來,郝昭暫時被任命為都尉,不過他卻被委任為從涿郡為界限包括涿郡在內幽州西部都督。魏延也提拔為都尉同樣和郝昭一樣都督幽州東部一直到襄平。再往東是秦淮委任的都督公孫續,他暫時是襄平以東包括遼東半島大片地區的都督。並州北部草原有夏侯蘭和公孫越鎮守。
秦淮也是有目的的,現在幽州平定,這樣安排一方麵是鍛煉後備軍事人才,另一方麵也可以騰出大量精銳部隊出來。
河內出現了陸續大批幽州軍。其中張牛角帶兵10000人,大部分以黃巾舊部為主。秦福(秦宜祿)和陶升帶兵8000步騎,大部分是剛訓練過的新兵。郝仁帶兵5000騎,是來自烏恒和鮮卑的青壯,戰鬥力比較強。廖化、周倉和裴元紹三人每人帶兵3000人,均為步卒。單經帶騎兵3000人,鄒丹也帶騎兵2000人,都是遼東就地征召的兵卒,雖然大部分是漢人,但是天生的騎兵資源,戰鬥力也很強。
陸陸續續在河內大約彙集了40000幽州援軍,秦淮也有底氣和董卓扳手腕了,賈詡之謀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什麼?讓出雒陽,不可能!不要以為我不敢把他滅掉。”
雒陽有大量的財富,有西北邊陲沒有的花花世界,深宮中還有很多宮女妃嬪,這是人間仙境,讓出去是不可能讓出去的。
秦淮隻是為出兵雒陽製造一個和董卓翻臉的借口,他不會指望董卓讓出雒陽的。
“主公,秦淮那賊子在關外已經集結了六七萬兵馬,和我西涼一樣也大部分是騎兵。秦淮軍猛將如雲,常年和烏桓、鮮卑交兵從戰場上淬煉出大量精銳兵卒。幽州的龍行鏢局經營了幾年四處收購糧草,低買高賣賺取大量錢財。剿滅大量的遊牧部落,擊敗受降烏桓和鮮卑,收獲大量戰馬和牛羊,擁有大量皮毛。所以現在秦淮的實力實際上要在我之上,這裏麵他已經征服了遼東半島和幽州北部草原,甚至並州北部,所以他們有穩定的大後方出兵在外無後顧之憂。我們的優勢就是地利,我們守他們攻,他們的消耗要大的多,而且他們異地作戰後勤補給就沒那麼順暢了。”李儒理著小胡須和董卓分析道。
董卓若有所思:“難道我們隻能貓在雒陽和那黃口孺子打消耗戰,派人襲擾他的糧道,讓他們不戰自退嗎?”
李儒:“不是的主公,我們一定要把他拖住,而不是讓他退兵,因為我們要限製秦淮的成長,就要和他耗著,給關東諸侯發展的機會,這樣他們才能互相廝殺,而不是拿西涼軍和幽州軍消耗,到時候關東諸侯在我們之時再來打我們。”
董卓:“嗯!有道理,先耗著。”
秦淮董卓的雄心壯誌早已被雒陽酒池肉林般的生活腐化了,他腦子裏時刻會出現某個還沒被他碰到過的嬪妃,以及後者臣服在董卓的威武霸氣下的諂媚模樣。
奇怪的是董肥肥播種無數次卻沒有收獲一次,甚至沒有一點動靜,董卓沉迷其中,但作為軍師的李儒卻不能不時刻保持清醒,他和董卓命運相連,董卓如果遭殃,他也不會有好結果,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李儒:“主公,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啊!”
董卓:“知道了,如果現在能有女人給我生個兒子我就好好給他打下一片江山!”
對啊!董卓的短板就是後繼無人,屬下都是大老粗,這些厲害大部分人都不太懂,但稍微有些頭腦的人就知道,一旦董卓年邁或者直接完蛋,那他手下的驕兵悍將會服氣誰,縱使他們對董卓忠心,但董卓沒有後,大部分人就會失去效忠的目標,那時西涼軍會分裂成好幾部,而且相互之間不服氣,有共同敵人時還可以共同對敵,一旦沒有了共同敵人,他們就會互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