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4年接受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代表作《情感機器》中文版翻譯任務以來,我就誤打誤撞進入了人工智能領域。在完成《情感機器》翻譯後,我又緊接著翻譯了另一本人工智能名著《第四次革命》,兩本書出版時正好國內興起了人工智能的熱潮。作為一名多年的金融投資行業從業人員,人工智能讓我看到了另一個多姿多彩的繽紛世界。此後,我在人工智能領域算是有了些虛名,多次獲邀出席高等級人工智能大會,作為點評嘉賓參加了很多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的路演,也考察很多人工智能方麵的投資項目,並且投資了其中幾個項目。

但是,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人工智能方麵專家,也從未自己動手寫過人工智能方麵的書。因此,當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高磊、周磊兩位編輯向我約稿時,我是頗有些猶豫的,感覺挺有壓力。但我想,這一方麵是對自己這些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理論和實踐積累的一個檢驗,另一方麵科普型作品並不需要太深的專業知識,所以我覺得自己可以迎接這個挑戰!

由於這些年我積累的資料比較多,一開始寫得還比較順手,但到後麵越寫越慢,有種黔驢技窮的感覺。在和不少人工智能行業專家和比較成功的創業者麵對麵交流後,我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算是突破思維的瓶頸。經過近一年的折騰,如今終於完稿了。

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六十多年(195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而我國人工智能熱潮隻是近幾年的事情,因為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進入了應用領域!本書對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影響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人工智能已經深入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對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在本書完成之際,首先感謝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和高磊、周磊兩位編輯,他們不僅給了我壓力,也給了我很多指導意見。同時特別感謝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上最早倡導可信人工智能的著名科學家、原華東師範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何積豐教授審閱全文並做序,感謝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武漢大學蔡恒進教授,感謝財經頭條創始人、上海妙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許征宇總經理,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聯盟標準組吳焦蘇博士,上海虹橋智穀科創中心王英才總經理,第五屆湖北省政協常委周戟教授,上海工業控製安全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蒲戈光教授等專家給予的指導和幫助。

此外,華東師範大學(ECNU)汪逸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王子彥兩位優秀學生在本書查找資料和寫作、修改過程中提供的大力協助。

本書引用了大量公開資料,包括網上資料,對這些文章的原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本書中使用的部分圖片未能找到版權方,如侵犯到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與我聯係。

囿於本人的學識和經驗所限,本書難免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不吝賜教,歡迎提出寶貴意見,交流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