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1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7,\"start_container_index\":11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2},\"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6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6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7,\"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2},\"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8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8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8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8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9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9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5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5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15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
“金錢是沒有臭味的,它是對人類安逸生活的祝福。”猶太人的經典著作《塔木德》給金錢下了這樣的定義。
猶太人對金錢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他們對金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金錢無姓氏,更無履曆表”。在他們看來,金錢就是金錢,是他們同他人交往時唯一沒有種族色彩的東西。他們孜孜以求地去賺取金錢,但有了錢後也並不揮霍;同樣,他們在失去金錢的時候,也不會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心,使得猶太人能在充滿“驚濤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危不亂,富甲天下。
猶太人能夠正確地對待金錢,他們在不斷增長的財富麵前能夠保持冷靜,從而真正地擁有財富。讓我們看看猶太後裔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怎樣對待賺取1 美元的,之後你就會明白猶太人為什麼能獲得財富。
一個晴朗的夏日,洛克菲勒在火車站候車室候車,火車進站了,洛克菲勒起身走向檢票口。這時,候車室門口出現了一位衣著華麗的太太,她提著一隻很大的箱子,顯然也是要趕這趟車。可是,箱子實在是太重了,累得她直喘粗氣。
這位太太看到了洛克菲勒,衝他大喊:“喂,老頭兒,快幫我提箱子,我待會兒給你小費!”洛克菲勒幫這位太太拎起了箱子。兩人一起上了火車,這位太太遞給洛克菲勒1 美元小費,慶幸地說:“要不是你,我非誤車不可。謝謝你!”
洛克菲勒並不推辭,微笑著伸手接過了這1 美元小費。
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對洛克菲勒說:“您好,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如果有需要的地方,我很樂意為您效勞。”
“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結束了一場為期3 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洛克菲勒客氣地回答。
“什麼?洛克菲勒!”那位要求洛克菲勒幫忙提箱子的太太驚叫起來,“上帝,我竟然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1 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
這位太太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1 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道,“這1 美元,是我賺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1 美元鄭重地放進了口袋裏。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洛克菲勒謙和、樂於助人的風度,他作為一名億萬富翁,竟然會放下身段,為人提箱子,實在是讓人肅然起敬。同時,通過他對1 美元的態度,我們也可以看出猶太人對於金錢的態度,那就是不管自己是什麼身份,不管用什麼方式賺取金錢,不管獲得的金錢多麼微薄,隻要是用自己的付出換來的,就沒有什麼丟人的,根本不用在乎別人怎麼想。
《塔木德》中有言:“民以食為天,我們能用全部的辛勞換來幸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說:“金錢能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欲;金錢能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金錢能買來熟人,卻買不來朋友;金錢能買來奉承,卻買不來信賴……”合理、正確地使用金錢,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是金錢的“主人”;但如果不加規劃,不去合理地使用金錢,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是金錢的“奴隸”。
拉爾斯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猶太畫家,剛開始的時候,沒人買他的畫,因此他總是很沮喪,但片刻之後他總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們勸他,“隻花2 馬克便可贏很多錢!”於是拉爾斯花2 馬克買了一張彩票,沒想到真的中了獎!他中了50 萬馬克。“你瞧!”他的朋友都對他說,“你太走運了!現在你可以不再畫畫了。”“我現在就隻畫支票上的數字!”拉爾斯笑道。
拉爾斯買了一幢別墅,並對它進行了一番裝飾。拉爾斯很有品位,買了許多好東西:阿富汗地毯、維也納櫥櫃、佛羅倫薩小桌,還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燈。拉爾斯很滿足地坐了下來,點燃一支香煙靜靜地享受這一切。突然他感到很孤單,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煙往地上一扔—在原來那個石頭做的畫室裏他經常這樣做,然後就出去了。燃燒著的香煙掉在地上,火星落在華麗的阿富汗地毯上……一個小時以後別墅變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它被完全燒毀了。
朋友們很快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都來安慰拉爾斯。“拉爾斯,你真是不幸呀!”他們說。“怎麼不幸了?”拉爾斯問。
“損失呀!拉爾斯,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拉爾斯笑著說:“什麼呀?不過是損失了2 馬克,看來我還得繼續畫畫。”
最後,拉爾斯靠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名著名畫家。
大部分的猶太人像拉爾斯一樣,不把金錢看得過重。如果一個人能夠徹底掙脫金錢的“束縛”,努力去爭取,得之幸然,失之不惱,拋開患得患失的心理,那他的心態就會變得豁達許多。
這就是猶太人的金錢觀:不把金錢看得過重,也絕不忽視金錢。正因為有了正確的金錢觀,猶太人才能不斷積累財富,而且保持平和的心態,這也正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
精打細算,掙每一分錢
有人說:金錢是一把鑰匙,它能打開通往富裕幸福的大門,也能打開通往賄賂犯罪之路的大門。也有人說:金錢是一麵魔鏡,它能照出人性的貪婪。那麼,金錢對人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猶太人愛錢,這從他們大多數人對職業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來。猶太人大都鼓勵自己的下一代從事醫生、律師、金融家、商人等職業,因為這些職業的薪水高。同時,在猶太人看來,金錢就是金錢,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所以,他們關心的是金錢,而非金錢的性質。
猶太人善於精打細算是舉世聞名的,他們認為,精明就是一種賺錢的謀略,是天經地義的。猶太商人習慣每天算賬,他們認為,“精打算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赤字”。
猶太人在賺錢的時候,不會覺得金錢低賤或是高貴,也不會因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太理想而感到自卑。猶太人絲毫不認為打工就低賤,而當老板、做經理就高貴。他們認為隻要賺到錢,就是好商人。錢在誰的口袋裏都一樣是錢,而不會因為到了另一個人的口袋就不是錢了。
金錢是一個人生存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猶太人認為賺錢才是人生和事業的根本。
鑽石大王亨利·彼得森是一位精明的猶太商人,但他16 歲時還是一家珠寶店的學徒工。他的老板猶太人卡辛,手藝超群,人盡皆知,隻是有些目中無人、言語刻薄。彼得森上班5 個月後,就因勤快、不怕吃苦贏得了卡辛的讚賞。他的工資從每周3 美元增加到7 美元,後增至14 美元。但最終一個意外的原因使師徒倆絕交,彼得森結束了他的學徒生涯。
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彼得森沒有自立門戶的本錢,又找不到工作,後來他的朋友詹姆設法說服自己的合夥人,讓彼得森在他們的小工作室裏放上一張工作台,每月向他們交10 美元的租金,彼得森自己做珠寶生意。可是彼得森開始時仍無法交足租金。後來他攬到了一筆生意,一個貴婦人有一枚2克拉的鑽石戒指出現了鬆動,需要箍緊。彼得森去取戒指時,貴婦人問他是從誰那兒學的手藝,彼得森回答說“卡辛”。就這樣,貴婦人放心地將戒指交給了彼得森。從此,彼得森開始借助卡辛的名字招攬生意,後來生意越來越好。詹姆的合夥人見彼得森的生意很紅火,決意趕走彼得森。彼得森隻好四處找房子,最後發現一個賣表的人因房租太高尋找合夥人,於是他就租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