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心血管急症(一)(1 / 1)

一、急性冠脈綜合征

在急診主要是AMI和不穩定心絞痛,它們有著共同的病理基礎:冠脈內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激活、黏附,某些冠狀動脈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臨床表現亦多類似,所以歸為一綜合征。在EKG上,ACS突出表現在ST段,可抬高或不抬高或不穩定心絞痛或其他診斷意義不確定的ST-T改變。

有ST抬高的ACS需要采取緊急醫療措施努力重建損傷心肌的循環再灌注。

診斷

1.現病史

約70%患者以胸痛為突出症狀,性質從輕微悶脹不適到劇烈絞痛不等,可向各個方向放射,如上腹、兩側上肢和肩部、頸部、下頜等,不典型病例的疼痛也可類似與呼吸相關的胸膜刺激痛,並因此不敢呼吸;或呈燒灼樣感覺。少數病人可能沒有明顯胸痛,僅表現惡心、嘔吐的胃腸症狀或昏厥、單純心悸等,不能立即給人明確印象。

2.既往史和一般資料

有以下情況者結合現病史對診斷有參考意義:年齡(男)45歲,(女)55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吸煙、家族ACS等。

3.體檢

可能有心動過速或過緩、血壓升高或降低;有呼吸困難、吸氣性囉音、S3奔馬律等的臨床左心衰症狀;或頸靜脈擴張、肝頸靜脈反流、外周水腫等體征提示右心衰的症狀;收縮期雜音(尤其是新出現的)提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或室間隔穿孔。

4.胸痛和ACS的實驗檢查

EKG:做包括右側胸壁探查電極的擴大12導聯標準描記,ST段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中動態抬高0.1mV或更高就有AMI診斷意義。

在導聯I、III、aVF上抬高提示下壁(膈麵)AMI;

在導聯V1-6上的抬高提示前壁或前側壁AMI;

在導聯I、aVL的抬高提示側壁AMI;

異常Q波定義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導聯30ms或以上寬度、0.2mV或以上深度的Q波,通常發生在梗塞事件的10~40小時內。

原有LBBB(左束支傳導阻滯)又發生新船的病人僅憑幻則很難診斷,需要心肌壞死標誌物的檢驗作為最後判斷,但新發生LBBB又合並急性胸痛有AMI診斷意義,在心肌壞死標誌物檢驗未報告前就應按AMI處理。

5.心肌壞死標誌物

最常用的項目,當檢測值超過正常上限兩倍以上時有診斷意義。

肌紅蛋白最早升高,因此敏感性高,但骨骼肌和腎髒損傷時也高,因而特異性較差,它的最大意義是在早期除外AMI。

CKMB特異性高,但出現較晚,有的病人可能要到12小時後才能檢出異常升高,單純依靠它可能導致火對1早期治療黃金時間的流逝。但CKMB在2小時內升高,則對恢複早期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分別為95%和92%。

肌鈣蛋白I和T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好,出現時間也較CKMB早,可作為心肌壞死發生與否的重要參考。

血常規、電解質、腎功、澱粉酶、動脈血氣。

6.鑒別診斷

急診搶救室中的胸痛僅20%~30%,最後確認為ACS,胸痛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因此需要認真鑒別,他們主要有:主動脈內膜剝離(AD)、急性心包炎、胸壁疾患、呼吸係統疾病(肺栓塞、肺炎、胸膜炎、氣胸等)、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炎、食管痙攣、消化性潰瘍、膽絞痛等八神經官能症(包括心理性過度通氣綜合征等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