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超越逆境,走向成功(3)(2 / 2)

2008年5月15日,一個老同誌找到斯澤夫說:“斯總,我42年前進這個工廠的時候,是背著行李來的,而42年後走的時候什麼都沒了,家沒了,企業怎麼辦?”斯澤夫回憶說:“那時候我就想,作為總經理,我的責任應該叫我的職工站起來,恢複信心,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戰勝困難。”信念支撐著斯澤夫,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我們經曆了無數次戰爭和外敵的侵略,但每一次我們都站起來了,而且都是靠著一種信念,中國人那種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支撐著我們。斯澤夫向員工們發出了開工號召之後,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的員工們像英雄般凝聚了起來,他們沒有退卻。恢複生產的第二天,斯澤夫走到了一組機分廠,那裏有一個小夥子,他的妻子在地震當中遇難了。當大家看到他的時候,讓他回去休息,他說不行,我回去更痛苦,我在這裏還有個寄托。

斯澤夫被推選為年度人物。在大地震中進發出來的美德不會被人們淡忘,因為它是這片土地上人們世代傳承、生生不息的根。當危難來臨的時候,這種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力量就會更為彰顯出來。作為在這場地震災害中損失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劫後餘生的斯澤夫讓人們看到,這裏的人不僅懂得如何哀悼,而且更懂得如何站起來。他們都讓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麵對災難的堅強、樂觀,還有在悲傷中凝聚的力量。當選為年度經濟人物的斯澤夫絕非一人,他背後是千千萬萬個在大地震中、在滿目瘡痍中站立起來、在悲痛中前行的人們,這些人的逆商都很高。時光流逝,在痛苦漸漸淡去的時候,年度人物以另外一種方式提醒大家,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最為寶貴的財富。

8.身殘誌堅激發中國軟件產業亮點

王江民,著名的反病毒專家、國家高級工程師、中國殘聯理事,有著20多項技術成果和專利,在信息安全領域更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長者、專家。

王江民1951年出生於上海。三歲因患小兒麻痹後遺症而腿部殘疾,人生賦予他的似乎是一條不可能成功的路。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兩條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騎自行車軋斷了一次。

孤獨的王江民一邊為自己的腿暗自傷心,一邊在家裏自學了一年針灸,試圖醫治自己的腿。小學四年級時他就學會了熬夜,熬出了雙波段八個晶體管的收音機、無線電收發機以及電唱機。到1971年,終於有一家街道工廠願意接收王江民。他刻苦自學,成長為擁有各種創造發明20多項的機械和光電類專家。1979年,因為在激光產品方麵獲得多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王江民被評選為全國首批105個新長征突擊手標兵之一。

1988年,王江民開始接觸計算機。王江民意識到要搞光機電自動化,必須依靠計算機來控製,不學計算機肯定會落後。“我38歲開始學計算機,沒有感覺我老了,沒有感覺我不行,隻感到我的英語基礎不好。再說,計算機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我搞計算機是用計算機,不是學計算機。”

僅僅隻是在上班的時候擺弄計算機,王江民感覺不過癮。1989年,王江民花1000多元自己買了一台中華學習機,第二年又買了一台8088PC機。王江民首先學的是B.ASIC語言。當時,王江民的孩子正上小學一年級,王江民就琢磨著怎樣用計算機教育孩子,就這樣王江民編出了中國第一套按照教學大綱進度要求,成體係的一二年級數學、語文教學軟件。這個軟件在《電腦報》交流時,被評為第二名,第一名是wPS磁盤版。《電腦報》每“交流”出一套王江民的教學軟件,就給王江民25元,三個月後,王江民收到了800多元錢。三年級以上的教學軟件,王江民沒再開發,因為此時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殺病毒軟件。

1996年的一天,王江民乘坐一輛黃色的“麵的”來到中關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產品很快占據反病毒市場的80%以上。2003年,王江民靠著他的殺毒軟件,躋身“中國IT富豪榜50強”,成為新世紀“知識英雄”的典範。這些事實讓我們無法忽視王江民對中國軟件開發帶來的影響力,王江民開拓出了殺毒軟件市場,這也成為中國軟件產業所僅有的幾個亮點之一。王江民最欣賞高爾基的一句話:人都是在不斷地反抗自己周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王江民的經曆也印證了這句話,表達了麵對逆境的信心和能力。所以,王江民能夠頂得住任何壓力,始終保持著平靜和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