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項,定向能量護盾防禦技術;

第7項,結構自主修複技術;

第8項,綜合空間戰場態勢監控;

第9項,高抗損多回路能源再分配技術;

第10項,超距綜合指揮技術;

第11項,超大質量飛行器起降技術。

這11項關鍵技術裏,第2項是變循環引擎,說明飛行仍然要靠噴氣推進,所以才會做成這種飛翼結構,而且還要在大氣層中進行翼麵操作控製航向,所以飛船有方向舵。

第4項,應該是針對鸞鳥號搭載的無人飛行器。

第5項,應該是指鸞鳥號維持人類生存環境。

按照鸞鳥號的體量,應該有相當數量的操縱人員,維持生命的水和氧氣等需要循環再利用。

第6項定向能防禦罩。看起來很科幻,實際上在現實世界中是存在的。

就比如說超強磁場就可以粉碎一切物體,因為強磁場會把原子電子雲的形狀拉長。超過1萬特斯拉的磁場,可以把原子核外電子雲拉成一根長條,像針一樣的形狀,能夠粉碎一切結構。

第7、8、9、10、11項都是比較容易理解和解決的。

最主要的是展板上的第3項,大功率定軸立場驅動技術。

這是啥?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概念。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的基本力是電磁力、弱護作用力、強護作用力以及引力,那麼它這個力場到底是指什麼?

不難聯想,是引力場。

也就是說,鸞鳥號必須通過改變飛船周圍引力場來抵消地球引力,才能夠讓龐大的飛船升入太空。

鸞鳥飛行器上有4個顯著結構突出在表麵,這些結構其實就是引力場驅動部件。

根據展板上的介紹,卵鳥號的能源是兩組VCN-1-Ⅳ機載聚變反應堆。

推進係統為38台kd-79bv複合引擎。

開頭這個kd代表的就是“空中和地麵”。

也就是說在太空中也可以用,進入大氣層中也可以使用。

bv為代表變循環和垂直起降。

說明引擎可以噴口朝下,具有矢量控製裝置。

這是一種漢語拚音和英語混合的編碼方式。

因為垂直起降如果按照拚音是C開頭,所以隻能用英語的V字來表示。

另外還有12組LC-1型力場驅動裝置。

LC是力場的拚音縮寫,這是飛船能夠從地麵升空的關鍵。

根據展板上的介紹,鸞鳥號使用的武器是4具高功率粒子擴散炮,16具高能脈衝激光炮,42組大型多用途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和12組機載彈道導彈發射機構。

除此以外,鸞鳥號還要搭載多具小型無人飛行器。

根據展板上介紹,鸞鳥空載重量、滿載重量之間有75,000噸的質量差,這75,000噸是什麼?應該說,除了武器以外,大部分是噴氣推進燃料。

所以鸞鳥號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一艘使用反引力技術升空,使用噴氣推進係統移動的超巨型宇宙飛船。

上述列舉的11項關鍵技術,隻有第3項是核心中的核心,屬於超地球文明的技術。

反引力技術大多數人從來沒有聽說過,但是龍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取得了理論物理上的突破。

實際上,三星堆考古隊挖掘到了遠古超文明留下來的碎片,但是秘而不宣,為的就是保守住這些秘密。

但是,雖然已經攻克了不少難題,但是想要讓鸞鳥號真正飛起,最起碼還需要50年時間。

因為,對於目前地球的科技水平而言,鸞鳥號就是90%的地球技術加10%超文明技術的混合產物。

但是,現在,有了陳星河,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而這,也是為何最終決定要以他為核心,推進南天門計劃加快進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