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在忿忿的心情下走出了東宮,立馬向皇宮奔去。離開東宮之前,楊勇讓他替自己在獨孤氏麵前就元氏的死和過年團拜兩個事件解釋一下,此時楊廣忽然發現自己能否當上太子的決定權其實是在獨孤氏手中,楊堅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依獨孤氏的想法做的。
來到母後獨孤氏的客廳,楊廣把楊勇對其說的話一一向獨孤氏彙報,當然說的是楊勇威脅他的話。說著說著,不知是出於為了博得母後的同情,還是確實對手足相殘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感受到切實的悲哀,楊廣哭的是一塌糊塗。看著哭成淚人的楊廣,獨孤氏很是生氣,自己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兒子呢,事事不讓自己省心,現在自己還活著呢就這麼無法無天,若是以後做了皇上那還了得,楊廣怎麼辦,楊諒怎麼吧,楊秀又怎麼辦,年紀輕輕的就都去頤養天年?到了此時,早在元氏死後便已對楊勇心懷不滿的獨孤氏更加對其感到一萬倍的不放心:也許是時候同楊堅商量下換太子的事情了。
當年楊勇之所以被立為太子,完全是楊堅吸取了北周滅亡的教訓,太子不能不立,那會導致朋黨叢生、天下大亂;太子又不可晚立,那會導致人心不服,不利於今後工作的開展。現如今,早早被立為太子的楊勇又遭到的父親的懷疑和母親的反感,看來,沒有哪種方法可以萬無一失的確保皇位交接的安全穩定。權利,總是伴隨著爭鬥的。
開皇二十年(600)四月,隋文帝楊堅下旨,令揚州總管楊廣即日起趕赴長安,參加對突厥的戰鬥,自此剛剛回家沒多久的楊廣徹底離開了煙花之地揚州,開始了他的長安生活。
突厥問題是困擾了楊堅數十年的大問題。本來突厥分為了東西兩個部分,他們兩家打打殺殺很是符合隋朝的利益,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西部突厥在達頭可汗的英明領導下日益發展壯大,很快,便打了一場超級巨大的勝仗。
公元六世紀末,達頭可汗與遙遠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結盟,一起幹掉了波斯。對波斯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鼓舞了突厥人的士氣,而是切實得到了很多的好處,那些財物美女就不用提了,地盤大了,人多了,後方穩定了,再打仗能不贏嗎。開皇十七年(597),達頭可汗經過一係列戰役徹底打垮了*的都蘭可汗。現實中錦上添花的人遠遠多於雪中送炭的人,就在都蘭可汗在在暴風雪中瑟瑟發抖之際,他所預料的火紅的木炭沒有人送過來,反而被部下們澆了一身的涼水——他手下的大小頭目們都叛了。
自古打過敗仗的人實在太多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呀,重新振作起來報仇雪恨就是了。可是都蘭可汗是一朵在大隋保護下長大的溫室花朵,沒有受過風雨的打擊,在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和眾叛親離後,他選擇了投降,投降了宿敵達頭可汗。
麵對吃裏扒外的都蘭可汗,楊堅很生氣,立即派出了大軍鎮壓,並重新扶植了新的突厥勢力。在公元599年底,被大隋軍隊打的找不著北的都蘭可汗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這是什麼江湖啊,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沒有打過三國、魔獸、甚至是QQ遊戲因此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都蘭可汗再也承受不了連番失敗的滋味,拿起一把生鏽的寶劍在自己脖子上劃了一個圈,結束了自己短暫卻充滿著失敗的一生。此時的達頭可汗也清醒的認識到,大隋不是波斯,不是那麼好打的,自己的盟友東羅馬又遠離中原,百般無奈之下隻好鳴金收兵,與大隋握手言和。
到了開皇二十年(600),對突厥的戰鬥已經接近了尾聲,這時,楊廣到西部戰場鍍金來了。對突厥的戰爭楊廣真的是什麼力也沒出,他前腳剛到,達頭後腳便跑進了沙漠。但是還是那句話,了解真相的往往是一小部分人,西禦突厥的功勞又被扣到了楊廣的頭上。
楊堅在這個時候把楊廣叫回來是有原因的,在與獨孤氏經過漫長的討論後,他決定廢掉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於是便把這個對突厥的戰功當作了見麵禮。楊堅能夠做出最後的決定,楊素真可謂是功不可沒,除了有事沒事便在楊堅麵前提到楊廣的好外,還慫恿袁充向楊堅說出了自己不敢說的想法。
(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