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楊堅的疑心病(1 / 3)

自中原地區被外族入侵後(晉亡後的五胡亂華時期),無論是其經濟還是文化,都一直不再有大的發展。而以華夏文化正統自居的江南人士,則過著較為安逸舒適的生活,因為南朝政權的更迭大多是衝突規模較小的內部皇權爭鬥,不像北朝那樣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廝殺。也是因此,到了隋朝初年,南北間文化上的差距已經非常明顯,可以說隋滅陳之戰又是一落後文化戰勝先進文化的經典戰役。

南北統一後,自認為文明人的江南士族是極看不起北方人的,認為北方人就是一群大字不識一個隻知道打打殺殺的武夫,而在這種主流觀點支配下,南北融合的進度極為緩慢。出任揚州的楊廣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在揚州的首要任務便是要想辦法加速這種地區間的融合。

為了使南陳舊地早日融入到中華民族的大家庭,楊廣禮賢下士,對那些自以為有孔孟之識的文人們禮遇有加,為此他還特意找人學會了吳語,並對當地文化進行整合,編纂了《江都集禮》120卷。此外,為了從意識形態上達到控製江南的目的,他還三番四次拜訪江南第一僧人智凱,說是三番四次,那是因為智凱一心向佛,對楊廣的拉攏根本就無動於衷,甚至連麵都不見。

史書上對楊廣的評價大多用了暴戾兩個字,但就從其與智凱打交道的事情上來說,楊廣其實是個比較溫和的人物。楊廣第一次與智凱打交道是590年。

“我說大和尚,以後就跟我混吧,我讓你吃香的喝辣的,鈔票的大大滴有。”

智凱回絕了:“其實我就一和尚,也沒讀過書,還是吃齋念佛的好。

過了一段時間,楊廣又找到了智凱,“老智啊,出山吧,沒有你不行啊,江南那幫崽子們不聽指揮呀,你要不跟我走,信不信我把你砍了。“

“生為死,死亦生,生生死死,世事變遷,這些老衲都看透了。再說,人都是媽生的,你是你媽生的,我是我媽生的,你媽會死,我媽也會死,既然你媽會死,那你也會死…………………。”

楊廣又一次無功而返。

…………………………

七年之後,楊廣第三十五次找到了智凱:“師傅,求求您了,您就出山吧,我給您建寺,給您鍍金身,給您娶老婆,給您………。”

這次智凱沒有拒絕。因為他死了,老死的。

史書記載智凱的死與楊廣有關,那純粹是後來的統治者為了搞臭前任而耍的小把戲,試問能夠為了一個和尚而三十餘次登門拜訪的人會是後世人們口中的暴戾之君嗎(那個名叫李世民的人殺父弑兄,編排自己老子的壞話,強奸自己的嫂子,和親生兒子搶女人,在那樣的人指揮下寫出的史書可信嗎)?!

拋開後代的史料不說,楊廣在揚州的這十年是其一生中最為愜意的十年。頭頂上有個揚州總管的帽子,身邊有個身為蕭氏公主的漂亮老婆,後麵一群溜須拍馬的臣子,外圍還有一群等著他接見的士族文人,不愁吃不愁喝,生活在自家的院子裏,與老婆孩子共享齊人之福,多麼美好的生活呀,也難怪即使最後死都要回江南死,這裏留下了他太多美好的回憶。

溫柔的江南使楊廣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之中,暫時忘卻的世間的紛擾,然而,該來的總該會來的。

一日,就在楊廣與老婆溫存過後,忽然冷不丁的問了一句:“你對現狀滿意嗎?”

蕭氏懵了:“挺好的呀。”

“那你想不想做皇後,”楊廣語出驚人,“你若想的話我就爭取爭取。”

蕭氏不說話了,她不知道楊廣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接下來,楊廣為他細細道明了原因。

公元589年春節,按慣例百官要入宮給皇上拜年,這天,在大臣們拜完年後,不知是哪個腦袋缺根弦的家夥竟然自作主張帶領著百官跑到了東宮順便給太子楊勇拜了年。其實給太子拜年是應該的,但你可以一個人去,也可以三五個好友一起去,就是不能文武百官浩浩蕩蕩數百人一起,這樣做把楊堅擺到哪裏呢,他這還沒死呢,你們就急著向新主子效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