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的功勞雖大,但總不能自己賞自己啊,那就賞下屬吧,因此,從最大的元帥楊廣開始賞起,一直賞到了陣亡的士兵,好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麵。楊堅任命楊廣為太尉,賞賜車馬、珠寶、金銀若幹。其實這都是虛的,楊廣從來都不缺這些東西,更不需要所謂的太尉這一虛職。注意了,這個時候可以看出楊廣的心情如何了,因為隨後楊堅頒布了一係列人事任命:封楊俊為揚州總管,楊廣為太尉兼並州總管。看出來了吧,辛辛苦苦從太原跑到了建康,楊廣一點實際的好處都沒得到,最後還是回到了並州跟煤炭和突厥人打交道去了。
其實楊廣心裏對這個結果並沒有太大的抵觸,畢竟自己什麼都沒做,能帶薪跑到江南繁華之地旅遊三個月已經很不錯了,沒什麼可抱怨的。他也明白,雖比不上江南的富饒,並州的地理位置其實是更重要的,畢竟守衛著大隋的北大門,突厥可不是什麼善茬,別看現在老實了不少,說不定哪天就又反咬一口。隻是,基於正常的心理活動,看到自己的弟弟楊俊被封在了繁華之地揚州,楊廣多少還是會有些失落感的。
若是說楊廣僅僅是有一些失落的話,那有一個人可就是真的鬱悶了,這人便是太子楊勇。作為楊家的老大,楊勇早早便被立為了太子,也早早參與到了朝廷的政事之中,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卻一直拿不出像樣的政績。不是楊勇能力不夠,而是實在沒有機會。長安城有個正值壯年的老爸鎮守,大事小事都是他說了算。好不容易等到外麵出事了,結果還是便宜了老二楊廣。人這東西,是最容易妄自菲薄的一種生物,老覺得自己沒別人強,說白了,就是多多少少都有點自卑。就拿楊廣來說,拿了老子的封賞還悶悶不樂,總是覺得自己沒立什麼功,可放到外人眼裏就不是這個樣子了,這個世界大多數人賴以判斷的基點還是以自己聽說到的那些消息為準。隋軍打了勝仗,恰好統帥又是楊廣,因此絕大部分的人都堅定的認為這場戰爭出力最多的便是楊廣,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的還是楊廣。短短三個月便能平定南陳,那真是新一代的戰神啊。據史書記載,就在封賞晚會過去一個月後,楊廣都回了並州,朝堂之上還有人議論楊大元帥的神機妙算與足智多謀,這就給了楊勇很大的壓力,真對應了那句“文帝論功行賞日,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兄弟,況且楊廣遠鎮並州,因此楊勇對楊廣還是很客氣的,至少表麵上的恭喜客套是少不了的,畢竟造成楊勇困惑的並不單單是因為楊廣的功勳,這裏麵還夾雜著亂七八糟的東西。人,是一種很複雜的動物。
論功行賞結束了,就連“違軍令”的賀若弼和韓擒虎也受到了大大的封賞,都被封了爵位。被搶了功勞的賀若弼此時也沒了怨氣,因為他被封為了宋國公,還得到了隋文帝封賞的**(陳叔寶的妹妹)。在這麼一場浩大的行賞晚會上,大隋各有頭有臉的人物或得到了實質上的物質獎勵,或得到了心理上的虛榮稱號,總之,晚會過後,大隋君臣的關係更融洽了,軍隊內部也更團結了,大隋朝著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社會快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