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火藥(1 / 2)

除了銃質量差之外,火藥隻怕是也好不到哪裏去的。火藥可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東西從發明出來之後首先就被用來打仗了的,絕不是你以為的什麼中國人用火藥造煙花爆竹,外國人用來造槍炮敲開中國國門。

唐朝末年就已經把火藥用於軍事了,最早記載的是:唐哀帝時,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而飛火是采用火藥製成的。而鞭炮是宋朝才出現的。

到了後來就一直在改進火藥配方,一直到了宋代黑火藥的配方就接近後來的最佳配方了。我們都知道一硫二炭三硝,這個就接近最佳比例,但是實際運用時還是有不同。清軍用的火藥配方還是按照明代的火藥配方是硝80%,硫10%,炭10%,這個配方硝的含量高,威力會大,但是問題是硝很容易吸潮,放不了多久爆炸率就變低失效了。在南方潮濕的環境下,不是好的方案。

降低硝的含量改進配方硝75%、硫10%、炭15%才是比較適合南方的情況,這也是英軍的火藥標準配方。為什麼記得,這當然是男孩子平時看過的無用的知識。

那就先將就用現在的鳥銃,自從上次回收之前的鳥銃之後。江河已經讓鐵匠坊製作新的鳥銃了,自家製作的自家用的,質量上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新的銃管,都是用的鋼坯鑽膛,鑽出來的銃管。

拿了鳥銃之後江河就在試驗了,他需要搞定的就是定裝火藥和彈丸。之前都是士兵用個鉗子自己夾鉛丸,差不多就行,也有的是先夾好然後裝袋子裏隨身帶著備用,鉛是比較軟的,碰撞受力容易變形。變形了問題不大,也一樣的能塞進去槍膛裏用。但是變形了之後就保證不了氣密性。本來鳥銃的準頭就差,你變形了鉛丸更是亂飛,這個可不行。

鉛丸這個比較好搞定,隻要直接做出來模具,根據槍口的直徑確定好鉛丸的直徑確定標準,模具統一生產就沒問題。

置於火藥問題,要確定多少裝藥量比較好,這個就隻能做實驗了。

“點火”江河在河邊的礦渣堆後大喊,遠處的江鍵點燃了手裏的引線,感覺躲到了邊上用麻袋裝好的礦渣做成的掩體後麵。

然後就聽到被礦渣麻袋壓住的火銃嘭的一聲銃響,然後一陣白煙彌漫。江河跑過去:“炸了沒?炸了沒?”

“少爺,沒有。這次用了3錢半火藥,還是沒炸。”江鍵湊近看著這隻被壓著槍柄的鳥銃,槍管完好無損。

江河在手裏的本子上表格裏記下了3.5錢火藥。本子上的一行一行的記下了實驗火藥從2錢開始遞增,每次半錢。

“準備下一次,用4錢火藥。”江河吩咐。江鍵已經去稱火藥去了,這批火藥是按照江河的配方做的,以後作為出產火藥的標準。

經過了幾輪實驗,報廢了3支鳥銃。火藥大概在6錢的時候會炸膛,直接把銃管炸開。手工打造的銃管質量會有差異。所以安全的火藥用量是在5錢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