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矛盾(1 / 2)

張道士一改道觀時候的狀態,此時正襟危坐,雙目有神了。這麼些年過去了,他一直渾渾噩噩,本來春風得意、前途無量,要做出一番事業的時候。結果一朝一無所有,還永不敘用,徹底關上了門。不甘心也沒用,所謂眾叛親離也不是,隻是全無音訊。奈何,奈何。想著出家了了此殘生即可。

了卻了世俗功利心的他,才和之前道觀裏的道士格格不入。直到江老爺子給他到了縣城東的小道觀,一個人也算是清淨。

直到昨天江家人來找他,說江老爺子請他過府。他也耳聞了團練的事情,江老爺子找他必然是為了此事了。他不敢肯定,卻也大概率就是這件事情了,否則找他一個山野道人有什麼用。那顆沉寂的心開始被點燃,也不管什麼道觀了,一夜未眠。天亮了便從縣裏趕過來,走的時候還想起有個洋人。聽說是要去江家,史密斯也說身體好了正好去找一下江河商討一下教堂的規劃於,是一起來了江家。

張道士的本事江老爺子是心裏清楚的,之前能夠在紹興帶兵,而且打過倭寇見過血的,小小的團練自然不是問題。本來這團練他應承下來也是看準機會給孫子謀一個出身。雖然孫子潛力在,但是未來靠科舉這個路還長。時下就能直接有的機會可不能錯過,至於說孫兒帶兵,掛個名就成。其他的事情有張道士在,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江老爺子是看出來了,近些年朝廷越來越撐不住了。縣裏的賦稅,朝廷攤派的越來越多,收得上來的卻越來越少了。地方上的反抗到處都是,青蓮教白蓮教瑤人各處的造反也此起彼伏。朝廷的兵力也看出來了,一幫拿著農具的農民都要費大力氣才勉強平息。事到如今都開始地方組織團練了,雖說團練是說用來剿匪保地方平安。這剿匪和保地方平安本是地方營兵的事情,可是說營兵都調去平叛去了。不可能如此多人都去平叛了的,那就說明軍中缺額嚴重。要麼兵卒逃跑,但是更普遍的是吃空餉。可見未來將有大變革,而一旦有事怕是這朝廷一下子遭不住了。

世道如果亂起來了,有錢有糧才能活下去。可是光有錢有糧可不行,世道要是亂了誰還和你講規矩。張道士家不是如此嘛,賊人入了家門可不會空手走,但是可能不傷你性命。賊人走了官兵來了可不好說了,家破人亡就在眼前。手裏有力量才行,目下團練正好,手裏有這樣一股力量便可自保,要是以後有可能或許還可以緩緩圖之。

對於張玉的本事江老爺子絕對放心,但是這樣一個人之前是朋友或者看他有才稍微幫助一下,這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如果說要委以重任這點還不夠,現在在等張玉如何表態。

早上江老爺子看了江河所寫的團練的練兵方略,本以為這小子從小讀的是四書五經,後來看了些醫書。對於兵事應該是一竅不通才對,但是看到方略上雖然沒有細節,但是大致上對於人員招募、裝備方麵來說大的方向定然沒錯。而且提出了組建醫療隊這樣的想法,這讓老爺子很震驚。隻是自己對於兵事來說也是不甚明白,隻是粗讀過基本書而已,數量的理念和江河的方案裏大略一致,隻是江河的方案裏沒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