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家主心裏不忿,張家祖上乃北宋末年,中原喪失,跟著過了江,之後其中一支遷徙到了這大山裏開墾繁衍。張家人丁興旺,在本縣近支族人就有上百。曆來是本縣最大的地主,隻是奈何張家在科舉上一直沒有什麼建樹。頂多偶爾出來一兩個秀才,過了鄉試中得舉人在近百年來是一個也沒有。失了文風,隻是張家男丁頗多,又自然習武為風,漸漸也就巧取豪奪獲得大量田地。隻是雖然勢力不小,但是本地的官員士紳卻一直鄙夷,不過地方豪強罷了。
自從江家出了江老爺子這個舉人之後,這十幾二十年來。江家一躍而起,無論從土地還是產業都有超過張家的架勢。而且江老爺子有舉人功名,縣裏的官員也都高看一眼,引為平輩相交。隻是江家人丁不旺,江老爺子就一個獨子,可惜早逝。留下一個江河這個獨孫。江河年紀輕輕便已經過了童試,取得秀才功名,譽為縣裏的小神童。
江家近年在江老爺子的經營之下發展了不少的產業,有采茶、燒炭、石灰、製瓷等,幾乎壟斷了半個縣的手工業,每年給江家帶來大量錢財。已經有隱隱蓋過張家的勢頭,張家要被壓一頭,又沒什麼辦法。
江家和張家一個是在縣北,一個是在縣南。縣中間是高山,兩家還隔著點距離,產業和田地也不挨著,張家想搞事情也搞不著。
這次縣令俸諭旨操持組建團練,張家人暗喜。在本縣裏還有誰家比張家有錢?這個還真有,江家可能錢多。但是論起來操持武事,這個就沒人可比了。
所以這個團練各家出錢出糧,張家來辦即可。這到時候錢和糧都在自家手裏,這團練不也是自己家掌握了。
這個得意算盤打的也太好了,縣令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張家人打的啪啪響。這個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浸淫官場多年,深諳平衡的道理。好處不能都給張家占去了,所以早就算好了。先算好了錢糧認捐,拿出來朝廷給的官職。朝廷別的沒有,官身有的是。隻是以往捐的官都是虛銜榮銜,這次給了實授的縣丞、縣尉的職位。這是要你賣命了,不要不知好歹。
縣令也沒操作,就按規矩來。結果江家的人官職就比張家高了一級,你還沒話說。張家人不是勇嘛,長腦子啊。就算沒有這樣的規矩,縣令也有辦法讓江家的官職比張家高,隻要到時候認捐鐵就行了。江家是有鐵礦的,平時也開采著打農具。當然鐵礦這個是朝廷的,江家隻是代為開采。縣令心知肚明,每年可沒有少收到江老爺子的雅物。文人之間相互送點書、送點字畫、文房用具這是雅趣。這和每年直接拿銀子孝敬的張家可不一樣。當然,愛,愛是平等的,但是銀子的數可是不等的啊。
到時候江家有鐵、有爐子、有匠人可以打製兵器,這算立功了,到時候升一升沒什麼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