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爭朝夕,抓住今日,兼程而進,這就是非凡成功者的用時精神,也是他們的成功所在!每個人都應該牢記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話:時間給勤奮者以智慧,給懶漢以悔恨。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沒有一種不幸可以與失去時間相比。我們中學生應該避免這種不幸。
李洋在老師和家長眼裏,絕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異。本來他是一個愛說愛笑的學生,但是最近他總是愁眉苦臉的,滿懷心事,而且老說一些使自己泄氣的話,比如“唉,我怎麼這麼沒用啊”“累死了,真不想學習了,沒意思!”
班主任林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便把李洋叫到辦公室,仔細詢問。
李洋一副苦惱的樣子,他說:“我一直很愛學習的,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學期開始,我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各門功課應該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在班上爭取什麼樣的位置。為了實現這些,每天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都做了明確的規定。而且我還分科獨立製定目標,一門功課一張表。但是令我苦惱的是,這個計劃僅僅執行了一周。第二周便不能執行了。有時是忘記了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幹脆下麵的也不想做了;有時候感覺很累,什麼也不想做,就對自己說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又沒做……我應該怎麼辦呢?”
林老師聽了點點頭,說:“別著急,老師幫你分析分析。”
李洋的計劃是製定好了,但執行不到一周就出毛病了:今天打了半天籃球,特別累,休息一下明天晚上學習;到了明天晚上,有足球賽,算了,明天晚上吧……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個“明天晚上”,結果是計劃一點都沒執行。
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腦海裏可能都藏著一個或數個早就應該付諸行動的想法。你的想法也許是寫一篇文章,或是早起鍛煉身體,或是成績提高10分等。每一個人總想追求完美,懷有不斷改進自我的希望,可是像李洋一樣的同學也是不少的。
其實,像李洋同學這樣的問題解決起來十分簡單:采取行動,而且現在就開始。任何借口都是多餘的,都是心不誠的表現。成功之計在於立刻采取行動。古詩《明日歌》這樣寫道: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推脫到明日,那麼就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最後隻能是一事無成,潦倒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