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苦逼的搬磚,又勤勤懇懇碼了兩天的磚,總算是完成了養殖池的建設。
楊一刀慶幸,還好他可以用意念控製移動大量的磚頭,省了不少時間。
這座青蟹養殖池是一座池中池,除了有一層紅磚外殼以外,內裏還有一張他網購定製的巨型防水布,作為中間的夾層,防止以後海水流失過快。
“內膽”其實還有一層細碎礁石層,是楊一刀抹一層泥漿後,又往上邊撒了一層細碎的礁石,四周則是還是紅磚打底,再抹泥漿然後同樣嵌了一層礁石進去。
等水泥凝結,又是過去了一兩天,然後又用海水清洗了好幾遍池子,最後才放滿了一池子幹淨池水。
百來平的養殖池,算是正式投入使用了。
接下來就是去抓青蟹了,主要就是抱卵雌蟹,大量需要。
楊一刀還是想看一下人工創造的環境,雌蟹是否可以自然孵化蟹卵。
“好多天沒像樣的吃一頓了,先做一桌好菜補補,再去抓青蟹。”
楊一刀沒做啥複雜的菜,直接來了個海鮮大亂燉。
礁岩區之前楊一刀去收集細碎礁石的時候,順帶去收過網籠。
大貨倒是沒抓著,但是小青龍倒是搞到一隻,還有不少梭子蟹,海螺……
楊一刀一個沒留,全部洗幹淨丟進了鍋裏,在收拾海鮮的時候,鍋裏就已經燉上了一些排骨和一個雞整翅,就當是打底的高湯了。
掀開蓋,楊一刀看了一下湯色,還不夠乳白,搖頭道:“得再燉一會兒。”
把洗幹淨的海鮮,放在一邊的桌子上,他又開車去了一趟小木屋那邊的蔬果園。
這幾天不少蔬果都進入了盛果期,來不及吃啊,每天都能采摘好幾筐。
楊一刀過去幾天,白天就是在忙著撤養殖池,晚上回去小木屋睡覺前,還得帶著頭燈去收蔬菜。
到了地裏,楊一刀想了想,直接搞了顆小娃娃菜,雖然還沒長足,但沒辦法誰叫它命不好,趕上趟了,剛好楊一刀等著要吃。
接著,他又砍了一根萵筍,同樣還很嫩,拿去涮鍋剛好。
番茄和一些本土的山菌,又搞了一個貝貝南瓜才算完。
南瓜到時候是要放進海鮮湯裏的,加入南瓜以後,湯色就是金黃金黃的,而且入口不僅鮮香,還會有絲絲甜味,相當清新解腥。
除了網籠抓到的小青龍和梭子蟹,楊一刀還搞來了不少蛤蜊和海白蝦,這些都是之前他抓了搞去藍星倉庫的,這次要吃了,就給搞了回來。
做法很簡單,完全不用一滴油,直接把海鮮和蔬菜都改刀處理成合適的大小,然後直接下進高湯裏就行。
然後小火慢燉個二十分鍾,讓所有食材的味道充分釋放和融合,最後再加鹽和胡椒粉調味就行。
一道無比豐富的海鮮湯就大功告成了。
最早燉上的排骨和雞翅,已經被燉的相當軟爛,楊一刀夾了一塊排骨,隻是輕輕一嘬,整塊肉就完整的脫骨下來。
肥而不膩的鐵骨肉最是鮮香,關鍵入口即化,那種肥嫩的口感和被各種海鮮浸潤過的鮮味,真的很難讓楊一刀用語言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