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結束語(1 / 1)

藝術總是活躍著,變化著,反映著生活的不斷變化。音樂中,也有綿延不絕流動的思想,一股持續湧動的暗流。20世紀,逐步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成音樂風格的多元化。西方音樂的中心從歐洲向美國轉移。自十一世紀以來形成的音樂體係和規則發生動搖,包括傳統的以作曲代替即興創作,以記譜法作為記錄和演奏指令的形式,統統受到衝擊。新的音樂類型出現,如概念音樂、具體音樂、拚貼音樂、簡約音樂等等;新的作曲技巧被嚐試,如依賴偶發事件的偶然音樂,同時使用幾個調的多調性作品,以及無聲演奏等等。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興起。爵士樂(Jazz)甚至搖滾樂(Rock)興起了一陣,也被廣泛接受,而且備受歡迎。

新技術如密級唱片、錄音磁帶、收音機和電視機的出現,也對音樂的發展造成極大的衝擊。直到20世紀初,一個巨大的障礙即我們不知道從前的音樂如何實在地發聲,我們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莫紮特和貝多芬希望他們的交響曲怎樣演奏。然而,現在我們知道裏查德·施特勞斯、本傑明·布裏頓以及伊果·斯特拉文斯基希望他們的音樂怎樣奏出;我們有些作曲家為自己的音樂製作了錄音。將來的若幹代人,將有自1920年代以來創作的所有音樂的錄音。從前,隻有王公貴族、主教、富人和國王能夠支付和享受聆聽海頓的交響曲和蒙特威爾迪的歌劇。今天,音樂屬於每一個人,西方世界差不多每一幢房屋內都有音樂;即使在發展中國家,音樂的領地也不斷擴大。它們很多不是嚴肅音樂。可我們知道很多嚴肅的爵士樂是好音樂。我們也知道很多現代音樂,僅僅借助技術的把戲,不是好音樂。很多作曲家為不確定而困擾,他為了創新而希望創作一些新東西。

如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聽過電子音樂了——音樂由電頻機發出。這似乎是試圖解決用機器幫助藝術家的問題,是個技術問題。除此之外,1960年代以後,電子音樂還包括了用電腦創作——不僅用於創造音響效果,而且還用於作曲——20世紀最後10年,許多作曲家摒棄了用紙和筆創作的方式,轉而開始用電腦創作,此種方式變得越來越普及。這在前此二三十年還隻是想象和探索,但現在實現並普及了。這使得創作樂曲的方式更自由,速度加快,方便簡捷,同時也對音樂的風格的變化發生前所未有的影響。

在社會生活轉變和新技術的影響下,未來的音樂會是怎樣的?我們希望聆聽未來的聲音,期待著更豐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