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問(下)
八戒這才慢慢地轉過身來,對著台下觀眾施了一個大禮,言道:“俺老豬讓各位見笑了。不過我老豬的心是好心,從未有居心不良。”八戒用手一招乎那小男孩,問道:“小朋友,你要學我師父的手藝,那一招‘招之即來’,學會之後,準備幹啥用呀?”
“幹啥用,那用處可大了!”說話之間那小男孩臉上的怒氣不見了。
八戒問道:“有什麼大用?說出幾個來讓俺老豬聽聽。”
“我爺爺每天不用去收破爛了,每天也不用上街去買米、買麵、買菜了,也不用做飯了,伸手一變什麼都有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小男孩子高興地說。
八戒一聽明白了,說道:“你小小年紀還真是孝子呀,學會了那一招,方便是方便了,可不一定好呀?”
“一定好!一定好!不信,讓師父教我”小男孩和八戒理論,顯得有理占三分。八戒卻不再和那小男孩辯理,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條白色的金絲小手帕,把折疊著的小手帕依次展開,小手帕閃出金色的光芒。八戒捏住小手帕的兩角,又上下抖動兩下,讓觀眾看個明白。這時,聽到台下有人竊竊私語:“八戒又想勾引女人了,懷中私藏著女人用品”。這聲音不大,但在這劇院的大廳裏卻清晰可聞。八戒像是沒有聽見,繼續在台上幹自已的活。這時,師父、師兄、師弟都靜靜地在一旁,也不言語,隻看八戒在人前顯弄。
八戒捏住小手帕的兩角,轉過身來背向觀眾。然後,掂起腳尖,把雙手舉過頭頂,把手帕向高處貼去。好像在八戒的麵前真的有一堵牆,一堵看不見的牆。八戒用力一按,剛把手鬆開,手帕就滑落下來。人人都以為八戒在表演啞劇,頓時哄堂大笑。有一個膽大的孩子喊了一聲:“二百五,幹啥呢?”八戒沒有反應,又認真的從台上撿起手帕,左手捏住一角,右手伸出一個食指,長開大嘴伸出舌頭,用食指在舌頭上沾了一下,轉身對著空中的看不見的牆上塗上四點,把手帕的四個角對準那四個點,用力一摁,咦!手帕真的在空中貼上了。八戒把大手一揮,喊了一聲:“出來吧!”變了,真的變了,小手帕變成了大大的電影銀幕,屏幕裏有人出現了。
大屏幕裏出觀一座房屋,門前有位正忙碌的老奶奶。一旁還有一位不到十歲的小孩子,這位老奶奶不知是誰,那位小孩子卻十分像那位剛才和八戒辯理的小男孩,仔細一看,卻又不是。畫麵不停地變換,就是沒有聲音,八戒對著大屏幕開始解說。
“那已是過了好一陣子的事了。那一天,我們師徒四人,來到一座山腳下,山腳下有一個叫沃河嘉的小山村,村頭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孫子,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是打工去了。小孫子才七歲,很懂事,常常幫助奶奶做家務。生活過得很苦。我們正口幹舌燥,正路過他家去要碗水喝,恰趕上老奶奶給小孫子過七歲生日,飯桌上僅有三個煮雞蛋和兩碗白米飯。一見我們來,小孫子伸手抓兩個雞蛋,一個給老奶奶,另一個給了我師父,又轉身,去拿剩下的一個雞蛋,走到我和師兄、師弟麵前,伸出手來,一看我們三個人,卻不知道把雞蛋給誰是好,孩子顯得左右為難。師父一見頓生慈悲之心,對著西方念了一句口訣,用手一揮,飯桌上變出了四盤小菜、一個大大生日蛋糕和一大碗雞蛋。小孫子高高興興地過了一次快樂的生日。
臨別之時,老奶奶再三請求我師父,要我師父教他小孫子這一招空中變物之法,我師父又生慈悲之心,就把這一招‘招之即來’之法傳給了她的小孫子。
看!五年之後,這孩子全變了一個人,書包扔在地上,牆角堆放著書和本子,一隻鋼筆成了兩截。這孩子正用我師父傳授的‘招之即來’之法,來變美食大餐。
十年之後,這孩子長大了,長高了,長胖了,長壯了,像一個威武的男子漢。但這孩子不出家門,也從不做什麼事,也從不和他人交往。吃飽就睡,睡醒餓了又吃。更不知這世上還有何事,也不知這世上還有何人。
再看!現在這孩子的模樣,他隻會說兩個字:‘吃’,‘餓’。衣服破爛不堪,兩隻鞋子露出六個腳趾,房屋的半壁例塌,一條凳子僅有三隻腿,床上隻有一條破爛被單,一半做鋪底,一半做被蓋,外麵刮著寒風,天上飄著雪花。一頭蓬頭亂發,他正伸著手喊叫:‘餓’‘吃’,‘吃’‘餓’。他再也不知道說別的話了。連我師父傳授給的‘招之即來’的口訣也不記得了。他真的成了一個乞丐,一個比乞丐還可憐的癡乞丐!”
八戒己停止了他的解說。畫麵靜止了,靜止的是一個乞丐伸手向空中飛雪喊叫,那淒慘之聲仍響在空中。
每一個人都在凝神觀看,直感覺自己站到了那凜冽的寒風之中。耳邊響起那“呼呼”的狂吹寒風,心正跟著那寒風中飄蕩的兩個字,“吃”“餓”的兩個字的聲音回蕩中,在不停地顫抖。
“哇哇”一個小孩子的突然大哭之聲,打破了這特有寂靜。人人這才從那舞台上的大幕中醒來,一下子回轉到現實中來。都不由自主地轉過頭來,望著那個突然大哭的小孩子。
舞台之上,悟空說:“呆子學點東西,用的還真是地方。”
沙僧說:“二師兄,在佛祖麵前還直是學了不少的東西。”唐僧看著八戒,不住地點頭微笑。
舞台之下,正大哭的小男孩,淚流滿腮,嗚咽著把頭埋進爺爺的懷中,哭哭泣泣地說:“爺爺爺爺我不學那‘招之即來’不學不學我不當我不當乞丐不當乞丐”
老爺爺把小男孩摟在懷中,笑著說道:“我們家小孫子不學那‘招之即來’之法,那不好,不是門好手藝。我們家小剛要學就學那學那”,爺爺說到這裏小剛一下子就止住了哭泣。爺爺又接著說道:“要學,咱就要學那孫大聖的‘筋鬥雲’,對!就學‘筋鬥雲’,一躍十萬八千裏,多帶勁呀!”小剛一聽,破啼為笑。周圍的觀眾也都大笑起來,“哈哈哈哈”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唐僧微笑著說道:“許多人都在疑問,我們師徒人為何又要下界?要做何事呢?老衲現用下麵幾句話與各位施主說明,不知是否可解各位施主心中之疑?請聽:
師徒下界來,世人不明白。
貧僧講因由,未必講明白;
貧僧講不明,誰人會明白?
貧僧講明白,未必聽明白;
明白不明白,緣由說出來。
仔細看一看,原來你明白!
你明白,他明白;
貧僧師徒不白來。
唐僧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本書,隨說道:“《波羅密、心經》,此書為如來佛祖親授”唐僧把經書卷了起來,手握經書的兩端,用力往兩頭一拉,一本經書變成了一軸卷著的大大的經卷.那經卷約三米寬,卻看不出有多長。唐僧把經卷向上一拋,那經卷慢慢地向前自動展開,向前伸展。並且在空中懸了起來,乍一見,如空中的一條羊腸小道,還有高低不平,蜿蜒曲折,由近及遠,並向高處和遠處延伸,舞台上方的天花板也變成了藍天,經卷直穿而過,不見阻攔。那彎彎曲曲的小道,仍不停地向上伸展,衝向雲霄,直上九天。
舞台之上的經卷中央,有一片光亮之處。唐僧近前一看,那閃光之處有一個大大的“佛”字。閃動著七彩的光芒,唐僧用手一指那大大的“佛”,那“佛”字發出白、紅、綠、蘭四根光柱。一根白色光柱指向唐僧,一根紅色光柱指向悟空,一根綠色光柱指向八戒,一根蘭色光柱指向沙僧。師徒四人同時伸開雙手,構成一個大大的圓,那閃光的“佛”字正居園的中心。那四根光柱開始轉動,並且越轉越快,再看唐僧、悟空、八戒、沙僧也一起跟著光柱旋轉起來,像一個七色的大彩輪。轉著轉著,不見了唐僧師徒四人,師徒四人好像是溶解在大彩輪中去了。轉著轉著,那大彩輪漸漸向大“佛”字靠攏,一會愈來愈小,大彩輪漸漸地鑽進大“佛”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