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恰逢暑假,鍾離月想著要跟父母聯係,自己這麼久沒跟父母聯係,他們一定特別擔心自己。
正好,暑假過後9月份學校開學,她也要跟父母商量一下,孩子的照顧問題,交給別人,她也不放心。
可關城洲並不同意。
他不僅不同意,甚至將島上的網線給破壞了。
他們開始真正離群索居!
鍾離月這才意識到,關城洲不對勁!
他如此逃避社會,有些不合常理!
而且,她住院生孩子,關家爺爺隻打來一個電話,並沒有其他親戚朋友出現過。
就算關城洲的父母不在了,難道連個親戚朋友都沒有嗎?
網線被破壞那天,是他們的第二次吵架。
鍾離月想上線聯係父母,關城洲不同意。
於是兩人吵了起來。
吵架的結果,並沒有讓鍾離月如願。
關城洲氣憤之餘,拿著船鑰匙離開了。
他經常獨自離開小島上岸,去補充食材物資。
這一次,鍾離月也這麼以為。
她在房子裏翻找工具,試圖修複被剪斷的網線。
不巧的是,她在工具間裏,翻出一個小木箱。
她從沒見過這個箱子,很顯然,這是關城洲的東西。
裏麵有一本樣書,最上麵寫著:【王子的魔咒】。
這看樣子是書名。
書名下麵寫著:【關城洲】。
說是書有點勉強,準確來說,應該算是一本小冊子。
鍾離月忍不住打開去讀。
頁數不多,她很快就讀完了!
讀完之後的她,渾身顫抖,因為這故事,就像是關城洲的個人自傳體小說,結局一樣是悲劇,隻是主角卻換人了:
男孩曾經被偽裝成公主的女巫親吻過,於是他的心冰凍了。
他從此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也失去了感受愛的能力。
他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想去找回愛人的能力,找回最幸福的時刻。
所以他離開祖父,回到祖國,希望在同一個文化語境中,這種尋找能容易些。
他果然找到了一個美好的姑娘。
這個姑娘愛他如命,為了他甚至願意離開自己的父母,跟他一起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他的姑娘,甚至還願意為他生孩子。
他覺得自己的內心得到了溫暖。
他努力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姑娘。
其中一個章節,似乎是一段他的內心獨白。他有些緊張,對於即將到來的孩子,他還沒想好如何教育。
他需要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
他之前的學習對象,並沒有養育孩子的經曆。
於是他又找到一個學習的對象,那就是盧梭。他認為盧梭所寫的《愛彌兒》是一本頂好的著作,恰好他也有這樣的條件。
再後來,他的故事便有些不太一樣了。
他很失望,相愛的兩個人一旦生活在一起,被柴米油鹽填滿,便不能稱之為相愛了。
他產生了逃離的想法。
他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
在這個章節裏,他描述道:“懷孕讓女人的激素發生未知的變化,脾氣也變得像未來的天氣預報,僅供參考。有時候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有時候又像江南的梅雨季節,一直滴滴答答的,讓人的心髒也一起發黴腐爛……”
他說,他尋找真愛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永恒的幸福感。
他說幸福感是一種很難具象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是冬天的一件棉衣,是沙漠裏的綠洲,是口渴時候的一碗水,是饑餓時候的一塊麵包……
看到這裏,鍾離月原本以為他會解釋自己的幸福感是什麼。
可是她往後翻,卻看到被撕掉的一頁。
看起來,他對幸福感的描述,一開始並不滿意。
鍾離月繼續看下去,就看他寫道——
我認為幸福感,就是“愛”,足夠的愛,很多很多的愛。如果要用一個標準來量化這個“很多”,那我覺得,是全部的鮮血。
在很多宗教裏,獻祭用鮮血,救贖也用鮮血……那如果有人真的愛他,是不是也願意為他流盡鮮血,才能證明愛他至深呢?
鍾離月翻到後麵,看到最後一段話,她渾身冰冷,關城洲寫道——
男孩的女孩,深愛男孩,即使男孩棄她而去,女孩也願意獨自留守在小島上,為了等待男孩變成了一座望夫石。
最後等不到愛人歸來的女孩,在饑餓的絕望中,甘願流盡自己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