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又一大苦—情感(1 / 1)

這裏的情感無關色相無關男女之歡愛的情愛小愛,而是眾生皆有的愛。心慈手軟的悲憫和博愛之心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生美德,然而事與願違的人世間卻把這一切美好和善良都當成了累贅和麻煩甚至因為人世間的惡而收起了所有的善和愛,從此封心鎖愛,堅守個人隻掃個人門前雪。因為多管閑事會被傷害,所以對於別人的因果業力從來不要去幹涉,做好自己該做的,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運,因此不要幹涉別人也不要給自己找麻煩這是人生當中必須要修的一科,否則人生會過的很狼狽,狼狽到你連痛哭都覺得有錯,狼狽到你會發現自己出現在人世間就是個巨大的錯誤。然而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和想法那是因為你動了別人的因果業力,擔負了別人的命運,所以做好自己,不要去幹涉任何人的命運因果業力,修好自己的業和心就夠了,情感心理變化這種情緒性的東西該戒除還是要戒除,有些東西該看開還是要看開,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想法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意誌力。

所謂業障,其根源就在於情感的拖累。我們過於在意他人的想法、感受,總是對他人心軟,事事替他人考慮,這種熱心腸的行為往往成為我們心靈的負擔。原本,人性本善,善良、熱心與博愛的品質應被視為美德,但當我們失去了自我界限,過度關心他人時,卻可能陷入自我束縛之中,甚至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和業障。因此,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邊界,學會保護自己的內心世界,避免因過度關心他人而傷害到自己。隻有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同時,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並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所謂“順其自然”,便是以慈悲之心對待世間萬物,接受一切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不強求、不執著,任其自然流轉。因為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獨特的,所背負的責任與使命亦各不相同,因此,情感的突破口和關注點也會因人而異。我們應當保持內心的平靜,修心養性,避免被外界的誘惑和紛擾所影響。同時,也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決定,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和成長。

我們需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我們不能越俎代庖地替他人決定他們的命運,而是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能夠自主地探索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總之,順其自然,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智慧和修行。隻有當我們學會放下執念,接受現實,才能更好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滿足感。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用一顆寬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吧!

當然,當我們親身實踐突破情關時,必須堅決避免他人對我們自身的幹涉。絕不能容忍任何人擾亂我們的情感變化,更不容許他們左右我們的情緒。因此,我們要果斷地選擇並允許一切事物自然而然地發展,最大限度地依靠自我意念和意誌力,杜絕一切可能帶來負麵影響的因素。這種特立獨行並非為了標新立異或出風頭,而是純粹為了堅守自己的本心,守護好自己的修行成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擺脫外界的幹擾,專注於內心的成長與修煉。

情感心理變化的脆弱強硬程度要因內心深處的自然自身能量而定,不要因為外界的幹擾而波瀾起伏不定。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不要去做那個聽話的人,更不要被別人操控自己的思想和選擇,自省自悟才是最根本的。修身修行拋開情感,不要給自己那麼多相,也不要給自己固定一個相,無相才是修行的最終目標,所以破情關,放下情感之苦,修行修心修靜與清,讓心境靜下來,以俯視姿態看眾生看自己,觀心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