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馬鬼石雕(1 / 2)

2014年初秋,驟雨初歇,寒蟬淒切,在陝西南部漢中市西部勉縣城南的定軍山上,開滿了嬌香淡染的白菊花。一朵朵素雅的白菊宛如出塵脫俗的仙子,淡雅幽香,白如凝脂,像是在烘托著一生不變的高潔情操。

整個定軍山的地勢極好,前接水取龍形之象,後通山洛藏風納氣之所。坐南向北,古樹蒼翠,三國時期鍾會伐蜀之時,在這裏還曾有諸葛亮顯聖的傳說,由於當時鍾會下令軍士不得與武侯墓四周割草,伐木,這院內樹木茂盛,鬱鬱蔥蔥,流傳至今,千年古柏還有40餘株,其中1700餘年的22株,樹圍1米多長,而一座宏偉高大的定軍山武侯廟便橫跨在這山嶺之中,墓區內漢柏漢桂相映成趣,山環水抱,古木參天。廟宇的樓台亭閣之間莊重森嚴,香煙繚繞,顯示出一股莊穆、肅然的氣勢。

武侯祠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布局適宜。沿著樓閣寶殿一路觀瞻,祠內共有七進院落,有漢、晉、唐、宋、元時期曆代碑刻數十座,祠前有一高10米有餘的牌坊,上書漢丞相諸葛武侯祠的字樣,走過三顧門廊,最後,在兩棵千年的漢桂旁,便到達了三國蜀漢丞相諸葛武鄉侯諸葛亮墓的所在。

一般來說,這種墓廟相連的格局也算多見,可是此處的建築卻是不同尋常,樓閣間的粉刷多為綠瓦紅牆,格局分布交錯淩亂,且毫無章法可循。加之樓牆顏色以及分布位置的怪異,但凡一入深夜,山嶺間的漆黑倒影便會將整個諸葛廟吞噬在黑暗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有來到定軍山的遊客,一旦鄰近傍晚,都必須趕在天黑之前,離開這諸葛廟地域所分布的範圍。諸葛廟內這條不成文的規矩,相傳打從三國建興十二年建立這祠堂開始,就被莫名其妙的傳承了下來;隻要天黑入夜就絕對不允許有人留在山上,漸漸地,口耳相傳的條款,延伸至今竟已長達近兩千年,著實讓人感到異常費解,最後搞得不少遊客意猶未盡,敗興而歸……

說來也奇,也就這麼一個例外,隻有諸葛廟的守陵人可以在深夜留在這定軍山上,據說守陵人都是諸葛亮的後人世代相傳。沿襲到解放初期,這一代的守陵人諸葛烈便開始肩負起了守護諸葛廟的使命,春夏秋冬,寸步不離,轉眼之間,大半輩子的時光都留在了這裏。

這一日,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夜空下的定軍山平靜安詳,隻是徐徐山風刮來,顯有些清寒透涼。

年過古稀的諸葛烈圍著火盆,身上裹著一件長衫式的風衣,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了定軍山後山那片開滿白菊花的茅草屋跟前,隻見他拉伸著青筋凸起的雙手,乍看上去,手指間的指骨竟比常人活活粗了一圈。一雙如野貓般會發光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遠處早已伸手不見五指的諸葛廟,那樣子就像是在黑暗中也能窺視到所有的一切。

“嗚~嗚。”突然間,順著漆黑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嶺,傳來了一陣陣灰狼的嚎叫。

諸葛烈心中猛然一驚,不由皺起了眉頭,料想這山嶺一帶靠近龍湖,四周自然地域早已被常年規劃,何曾聽過會有什麼狼群?

想想不妙,諸葛烈抬頭望了望諸葛廟的方向,拉緊了身上的風衣,一個貓腰竄進了林子……

高聳的諸葛廟威嚴地立在黑幕中,整個廟院外紅牆環護,綠柳周垂,迎麵的三間垂花門樓下,兩扇銅門的環口緊緊閉合著。抄手遊廊順著院牆內兩邊排開,襯著月色下的倒影,一派氣勢恢宏的景象。

諸葛烈將手輕扣在銅門的鐵環上,正想拉動,隻覺銅門環口處沾滿了一根根纖細的銅絲,正由內而外順著環口的縫隙凸了出來,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響。

“沙沙沙,沙沙沙”。

一見這架勢,諸葛烈敏捷地將手縮了回來,整個人的臉色頓時沉了下去。起初在後山聽到詭異的狼嚎便覺得這個夜晚有些蹊蹺,如今看來,定是有不速之客闖進了這裏,竟能無聲無息地破解了諸葛廟垂樓銅門上用來夜間防盜的“百官賜龍環”實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