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書的規勸一點沒有改變妙善信念。她接過話題道“違反父命為不孝,難道為妹不知;妹因怕把性智迷,一心不肯染塵囂;人在世間如幻影,好似夢境走一朝;自古英雄有多少,到頭總是葬荒郊。隻圖眼前風光好,無常一到命不饒;唯有修行能辦到,不走陰間路一條。躲脫輪回合六道,永不投生染塵囂。”“隻到功成圓滿時,來度全家上天朝”。
三妹你為何心誌那麼高遠,違抗旨命,惹得父母傷心。你就可憐他們年事已高,順從心願招了附馬有啥不好呢。“郎才女貌配鸞姣,富貴榮華享不了;無稽之事枉徙勞,勸妹早把心收了。”二姐妙音也把妙善說教一番。
母後!二位皇姐!妙善叫道;母後你不要煩惱,皇姐不必為妹妹擔心。請你們回宮奏明父王,告訴他要保重龍體,就當沒有我這個女兒吧。
皇後一聽妙善說出此言,怒聲道:你這畜生不如的東西,說出這種不仁不義的話。千言萬語都勸不醒你,口口聲聲要修行,全然不把爹娘放在眼裏,我又何必為你苦費心機……
妙書妙音我們回宮,將來此詳情奏明皇上,看你父王如何處置她。若是念在兒女情份上,可能會留你多活幾年;要是不念骨肉情深,怕是你死無葬身之地。皇後說完怒氣還未消退,她淚眼汪汪、神情鬱悶地走出了花園。
妙善知道自己的話語深深地刺痛娘的心。她流著淚水目送著娘親遠去的身影,心中道;非是你兒心腸硬,難道兒就不知父母恩情嗎!有朝一日待修成正果,再來度你們雙親上天吧!
皇後走出園子叫人鎖了園門,便直接回到了宮中。
皇後把在花園規勸妙善一事,從頭至尾一五一十奏與了皇上;
妙善修行心誌堅定,要她回心轉意萬萬不行。
還望皇上開恩,再想想其它辦法,商議一下有無萬全之策。她終究是我們的親生骨肉啊!
莊王聽完皇後的上奏,罵道:太象話了、她真不是人、什麼東西有這麼大的魔力把她給迷住,無論如何都說不醒她。本應將她處死,但她必竟是我的親生骨肉,若是容忍她放縱,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嗎。
莊王在宮中度來度去,猛然間心生一計;便向皇後說:她自小在宮中長大沒受什麼苦,前些日子把她關在花園裏,反而讓她無拘無束來去自由。花園之中最清閑肯定難以改變她的心。
此處不遠有一座寺廟名叫“白雀寺”寺內有五百妮僧。不如把她放在廟裏,命她帶發修行,寡人預先吩咐要眾尼要百般地折磨她。若是有人膽敢庇護包容,就罪降眾人。她受不了磨難肯定就會收心。皇後聽了連說:好辦法就這麼著。
君妃二人決定依計而行。
莊王傳旨:“宣林表進宮”。
林表進得宮,見過皇上、開口就問-不知大王宣臣為何?
莊王道:林愛卿聽命、你前去禦花園、領妙善出來、將她帶到白雀寺,讓她在廟中代發修行。寡人再頒一道聖旨,要全寺上下都明曉;公主來到廟裏,都要百般刁難她,髒活累活都讓她幹,不得留一點情麵。要是違背聖命定將全體尼僧一一問斬,決不饒恕。
林表領旨叩別皇上,急奔禦花園而去。
林表到了花園,一見公主即傳聖旨,“妙善公主聽旨:命你今日出禦花園,到“白雀寺”帶發修行”。
公主聞旨、心中一陣狂喜,這正合我意。久聞“白雀寺”清靜是修煉的好地方,真是感謝父王;動了惻隱之心,命兒前去此處修行學道。
妙善深深下拜,拜謝父王母後的大恩,拜謝天上眾神聖,又謝倆姐能念手足之情。心想、但願此去有緣,參悟道妙能早日成功。倘若日後修成正果,一定要度全家上天。
妙善領了旨。走出花園、林表在前開路,帶著妙善直奔“白雀寺”而去。妙善的心情象一隻剛剛放飛的小鳥一樣歡悅,沿途的好景色盡收眼底。
第五回:火燒白雀寺
來到“白雀寺”山門。因公主要來寺裏修行的消息提前傳到,所以,眾尼僧早已列好隊形,開門迎接公主的到來!
林表上前宣讀聖上旨意,“妙善公主帶發修行於此,其它人等不得對她有任何幫助和關照,違者處斬”!眾尼聽罷都大吃一驚。咋會是這個樣子呢,個個都麵麵相覷。怎奈聖命難違,隻有遵循。因此、迎接的人沒有一個敢和她套近乎,公主此時才弄明白了父王的用心良苦。她挪動著步子度入寺中。
妙善先敬拜了滿堂眾神佛塑像,又向方丈施禮,再拜全寺眾尼完畢。
妙善道:我今奉父命來到貴寺修行,初涉此地、還望師父和名位師兄好好教導,指點迷津。日後我妙善定不會忘記師父師兄們的再造之恩。
眾人見公主如此懂禮節,又聽她說出此言,沒有一點大公主的架子,人人心中高興。再仔細瞧瞧吧;容貌端正大方、體態莊重、好似天神一般;而且言語溫和又恭敬有禮,個個是肅然起敬,要想折磨公主真是於心不忍。
公主在“白雀寺”不但眾尼不為難她,反而事事為她操勞。以至公主更加地清閑,修煉的時間就更加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