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二零零五年裏的一天。在震旦南方某一個小城市,由於許許多多的原因,本書的作者不願意提起這個小城的名字,甚至連假名都不願意給它取一個。如果親愛的讀者對此感到不滿,想要知道這個城市的具體情況。那麼,就請生活在南方的讀者觀察自己的周圍,此地與南方其他城鎮幾乎一模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至於北方的讀者,也不必為無法親眼看到南方的城鎮而懊喪,任何一本旅遊讀物,都對南方的景色有著詳細的介紹,而且圖文並茂,從那上麵得到的資料,遠比作者這裏些許的描寫生動得多。
閑話說得太多,現在讓我們書歸正傳。
就在一個普通的日子,散學之後,吳荻秋獨自一人走在城市空曠的大街上。時候正好是寒冬,往日裏喧囂的夜市早已散了。這倒不是因為時間太晚,這條大街一向是以熱鬧而持久的夜市知名,平日裏,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到夜半都不會消失;但這一天卻有點特別,早些時候天氣預報裏預告的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團終於光臨了此地。寒冷的朔風帶來人間的,不僅僅是刺骨的嚴寒,更有夾雜著的雨滴和雪花。這種雨雪連綿的天氣在這個南方的小城並不常見,有時要好幾年才會出現那麼一兩回,讓享受慣了南方溫暖和煦的人們難以適應,惜足如金,懶得出門,這才會留下許多空曠的街道和寂寞的小巷。
一切都顯得有點反常,讓行走在風雪中的吳荻秋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此時此間,到底會發生什麼怪異的事情呢?
吳荻秋其實也不願意在這種鬼天氣裏行走,弄得全身上下冰涼濕透,不但身上不舒服,還會令寡居近二十年的母親心疼不已;可是學校裏刻板的校規和遵守校規接近嚴酷的老師,卻使得他不得不這麼做。
晚上九點三刻下自習。這是校規的規定,是學校裏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守則。它不會顧及到你的家離學校到底有多遠,也不會去關心你這麼晚回家還有沒有公交車可以搭,更不會涉及到季節是夏季還是冬天,天氣是傾盆暴雨還是寒風呼嘯、雨雪交加。
校規雖然刻板,但它畢竟需要人來執行;如果執行校規的人靈活一點,懂得變通的道理,也不會發生讓學生頂著雨雪趕路的情況。可惜吳荻秋遇到的這一位老師,卻缺乏靈活變通的魄力。作為莊嚴校規的執行者,他盡著盡責,任何人都挑不出一點瑕疵;隻不過,作為學生生活的指導者,他是否就顯示出優秀的地方來了呢?或者說,因為執行校規而使學生深夜冒雪回家的人,能否算一個合格的教師呢?
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找不出統一的答案,所以我們也將這個問題暫時擱置在這裏,期待著教育專家來解決。但就吳荻秋個人的看法來說,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也應該是學生的親人、朋友和生活的指導者。從後麵這個層麵來講,他的老師顯然有不足的地方。
也許是出於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的緣故,也許是出於提高升學率的原因——吳荻秋個人認為後一種可能性要大——,這位老師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個小時,每個小時都拿來上課,要想讓他考慮到天氣情況提前放學,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就這樣,吳荻秋不得不“準時”下了晚自習,在這空曠無人的夜晚,獨自一人趕回家去。
其實,他也不是非得一個人回家不可,與他同路的人,同班同學就有好幾個。但沒有人願意和他走到一起,這原因很簡單——吳荻秋這個家夥太冷淡了。高中三年,吳荻秋和任何一個同學說的話都不會超過十句,當然就不可能同他們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係,所以班上的同學都不大願意搭理他。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吳荻秋冷淡,任何良好的關係,都必須依靠雙方的努力。單單是“剃頭挑子一邊熱”,不可能建立起牢固的友誼。吳荻秋也很想和其他同學建立密切的聯係,隻是,吳荻秋過於敏感,顧慮太多,以至於錯失良機。比方說吧,有這麼一天,吳荻秋在大街上遇上了一個同班同學,是個溫柔漂亮、美觀大方、善解人意的女孩子。一般說來,人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毫不猶豫地走過去交談。可吳荻秋碰上女同學,馬上猶豫了起來,他就想:我是不是應該上去打個招呼呢?如果打招呼的話,是距離多遠的時候叫她呢?叫她的時候,是直接稱呼她的名字好呢,還是隻是泛泛地說一聲“喂”呢?叫了她之後,她聽不聽得見呢?如果她聽見了的話,會不會回答呢?……等到吳荻秋把這些問題都考慮清楚了,正想要向那個同學打招呼的時候,左右一看,咦,人呢?他這才發覺,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人家已經走了老遠了。
正是這種瞻前顧後的性格讓吳荻秋吃了大虧。不過萬事有弊必有利,吳荻秋雖說是人際關係糟糕,但他卻能把別人交際的時間都投入到學業中去,結果成績自然就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了。對於即將來臨的高考,吳荻秋也是自信滿滿。
一想到高考,吳荻秋就興奮不已,即便是寒冷的冬夜,他也感覺到熱血上湧,頭暈目眩。不知不覺間,他就走了一條近道,拐入了一條幽靜而漆黑的小巷。
這是一條僻靜的巷子,連白天都很少有人經過,更不用說是這樣寒冷的夜晚了。吳荻秋也是為了早幾分鍾趕回家裏,才走進了這一條小巷。善良的他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世界上也存在著陰暗麵,有些事情就常常在偏僻的地方發生。
人,到底有沒有命運?如果有,人的一生是否就被命運所控製?作為學生的吳荻秋,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他似乎也不相信有命運這一說。可就在這一天夜裏,吳荻秋的一生改變了。而他的人生改變的最初原因,不過是因為他回家時,走了一條平時很少經過的近道,造化之弄人,令人驚歎。
正當吳荻秋興致勃勃地往家裏麵趕的時候,他忽然聽見小巷前方有人在喊“救命啊……”,聲音淒厲、短促,從聲調上來判斷,呼救之人應該是一個女生。
緊接著這女聲的,是一個粗粗的嗓音:“小妞,你喊吧,你就是喊破喉嚨,也沒有人來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