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寫得慢了,沒及時更新,請書友們見諒!
————————————————————————————————
賞英宴不僅是弘澤府的盛事,也是陽翟乃至潁川之地有名的盛宴。以陳佑賢的權勢聲望,宴會邀請的貴賓若非名士、即為貴要,常有詩曲佳賦流於世間,故士人多以曾赴此會為榮。
此時,弘澤府景陽苑中燈火輝煌,正是嘉客滿堂,列坐秩然。
堂上洗杯換盞,舉酒逸逸;庭前絲竹鼓樂,曼舞翩飛!
侍者們如走馬燈般往來頻頻,捧上一道道美味珍饈,香飄四溢,其間更有主人陳佑賢田獵新狩的牲畜、飛禽,經庖廚取其鮮嫩部分、精心烤炙,餉於客前,引得席間讚聲不絕……
府中有幸與會的門客們多數就座於庭間,即使衛子玨這樣的寵信也不例外,惟有在官署擔任要職的門客,方能夠於堂上次坐陪奉。而姚維琛作為親信幕僚參與政務,雖有資格列席,卻因兼掌著賞英宴的諸多事宜,也沒有出現在堂上。
席間雅詩賦罷,又以投壺為戲。酌飲獻酬,正是酒酣意濃之際,令堂下佳客或舞劍助興,或撫琴而歌,紛紛各展所長……
“久聞潁川陳二公子府上,人才輩出、能者濟濟,今日得見果然名下無虛啊!”席中一位年長文士捋著頷下的幾綹長須,笑著讚道。
其他賓客也多有附和,讚美之辭不絕於耳。
陳佑賢口中雖遜辭以答,實則不勝欣喜。他此時身著朱紅雲紋錦袍,梁冠玉帶,聞言喜笑怡然,更襯得滿麵春風。
先前的長須文士又言道:“老夫聽聞,前陣子在古風書院中,有位楚家子弟以水墨寫畫殘荷一幅,深得墨法精髓,據說這位少年郎如今已列入二公子門下,今日因何不見其人啊?”
這一問又勾到了陳佑賢的得意處,隻見他開懷笑道:“伯寧公稍安!雲青素喜清靜,是以沒在席宴中,不過等會兒他會於庭前潑墨畫菊,以請諸位嘉客雅鑒!”
隻從陳佑賢的說辭,即可知這位楚家公子不比凡同,弘澤府中能出席賞英宴的俱是門下出類拔萃之輩,莫不以之為榮耀,這位楚家公子竟因喜歡清靜不願出席!而陳佑賢非但不以為忤,還樂在其中,對他的寵縱之意溢於言表!
眾賓客不由升起了好奇之心,想看看這位才名不顯的少年,以何能為得此殊遇,使越絕於三千門客之上。
不多時,席間鼓樂暫歇。
兩名青衣童子抬上一張紫檀竹節畫案擺放於中庭,複鋪宣紙於案,各捧硯台、筆洗侍立於前;又一名輕衫羅裙的侍女素手托著筆匣,款步走至案前,端立於側。
見此情景,賓客們均知是楚雲青要於庭前畫菊了,遂漸次安靜下來,目光中不乏期待之色。
果然,但見庭外園側的長長扶廊間,一位風華少年信步走來,白衣勝雪,襟帶飄飄!
時下士人追求率真性、任自然,潁川風氣尤甚,喜著白衣者不在少數,然出席這樣的華贍盛宴中,賓主一般還是按製身著禮服的。
眾人雖覺有異,卻以為出於陳佑賢的特許,也沒有特別在意。陳佑賢也微微詫異了一下,不過隻當他素來不與流俗,反而麵現欣賞之色。
少年不徐不疾穿過扶廊轉角,在一眾目光中徑直走向中庭。且見他深衣廣袖、步履從容,清俊的麵容上無喜無悲……
“臨潼楚家書香傳世,其子弟果然是人中俊彥,單這風儀容止就卓然不群!”被稱作伯寧公的長須文士不由點頭讚道。
餘人亦皆稱是,更有人讚歎道:“身著白衣之人以往也見得不少,然風流蘊藉,未嚐見有及得此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