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我將討論的不是現代藝術的新任務,不是其舞台體現的持續變化形式,而是永恒不變的演員天性的創作規律,這對於發展我們精神和身體器官的、規避可能發生的脫軌現象是必需的。

讓我們作品的內容、任務、形式不斷地改變吧,但是不要讓這種改變破壞了天性的規律,不要引進任何的強製。強製出現的地方,就是創作終結的地方。

所以,對於藝術本身來說,強製是最危險的敵人。

在我們的藝術中有一個領域是每個演員都必須遵循的,而它不屬於任何一個派別。現實主義者、自然主義者、印象主義者、立體主義者都是通過嘴送進精神食糧,用牙齒咀嚼它,吞咽,然後通過嗓子到達胃。理解創作主題也是如此,對主題的掌握、加工、體現都是通過天性所確定的途徑來完成的,這些途徑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應當發生變化。

所以就讓演員和舞台活動家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進行創作,但是需要具備一個必要條件:他們的創作不能與天性本身以及它的規律相背離。為了唱好共產主義的《國際歌》或者沙皇頌歌,必須要有一副好嗓子和技巧。本書特別指出我們藝術領域中的練習和技巧。本書的創作是為了保護天性的規律。

《行為、“假使”、“規定情境”》一章的補充

19××年×月×日

“在上次課上重演‘對付瘋子’的習作並不成功。這不僅僅是因為你們沒有為當天準備新的任務,也不僅因為你們重複了舊的表演方法。你們犯了另一個錯誤。你們的錯誤就在於,你們的行為沒有順序並且不合邏輯。

“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請你們回憶一下,是怎樣搭建障礙物的。

“在第一次表演這個習作的時候,你們將一個很大的書櫃推到門邊,死死地頂住了門。甚至都不能挪開一個門縫,以便插進一根棍子來推開櫃子。

“而今天在表演這個習作的時候,你們的表現就不同了。書櫃並不是緊緊頂著門,而是與門之間有一點距離。沒有什麼可以阻止瘋子打開門,從寬大的縫隙中擠出去。

“其餘家具也沒有緊緊地擺放在一起,而是有一定間隙。這就削弱了障礙物的堅固程度。

“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們自己都不會相信你們的工作和行為的合理性。沒有信念,就不能體驗你們在舞台上所做的一切。

“威廉米諾娃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說明行為不合理、不符合邏輯的例子。

她為什麼需要這個燈罩?難道隻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瘋子的襲擊嗎?她為什麼弄掉了這個招致災禍的燈罩呢?她揀起這個燈罩又有什麼意義嗎?

“而您,納茲瓦諾夫,為什麼需要那個柔軟的絨毛封麵的畫冊呢?它同樣不是理想的防禦工具。所以您的行為是不合理的,不符合邏輯的,不可信的。

“在你們第二次表演‘對付瘋子’習作時,我可以回憶起很多沒有順序的行為。這些地方也是不能相信的:在表演時它們也不會促使正確情感的產生。

相反,它們妨礙了體驗的自然性。”

“什麼也不明白!”維雲佐夫歎了一口氣。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想象一下,您想喝水,於是將玻璃瓶中的水倒入杯子中。您拿起水瓶,往杯子裏倒。這時,沉重的玻璃塞子從玻璃瓶上掉下來,砸碎了杯子,您沒有喝到一滴水,水灑了一桌子。這就是您的行為缺乏順序的結果。”

“哦!”維雲佐夫沉思起來。

“現在再舉另一個例子:您來到一個仇人那裏,想要和他講和,但是你們又開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以至於有人受了傷。

“這就是您的行為不符合邏輯的結果。”

“明白了!徹底明白了!”維雲佐夫很高興。

“因此,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些關於內心和身體行為過程中的邏輯和順序的作用問題。

“由於邏輯和順序不是創作過程中獨立的元素,這個問題就更加重要了。

“這些元素每時每刻都與所有其他元素在發生聯係。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我都非常輕鬆地談論邏輯和順序。這迫使我在研究演員創作心靈組成部分的全部工作期間,將整個教學計劃中有關研究邏輯和順序對每一個創作元素的影響問題分成幾個部分。現在在研究行為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了邏輯和順序,那麼就讓我們在此停下來,仔細地分析它。

“在實際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會有意識或習慣性地在自己的外部、內部行為中遵守順序性和邏輯性。在那裏,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會遵循生活的目標、迫切的必要性和人類的需求。在那裏,人們習慣了出於本能,不假思索地對付它們。但是在舞台上、在角色中,生活不是由真正的現實創造而成的,而是由想象力的虛構建立的。在舞台上,在創作的初始階段,在演員的心中並沒有與其所扮演角色的目標相類似的自己的人類需求和生活目標。角色的需求和目標不是立刻形成的,而是通過長時間的創作工作逐漸培養起來的。

“應當善於將想象的目標轉變為真正的、有意義的目標。沒有掌握相應心理技術的演員隻能用幼稚而簡易的方式擺脫困境。他們隻是做出竭盡全力的追求劇本的崇高目標,並且為之實施行為的樣子。實際上,他們隻是‘做作地表演角色的激情’。不能‘好像’是在實施行為或者感覺,也不能真誠地相信這種自我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