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回看求解仙心處,浩氣千裏暮雲平(2)(2 / 3)

憑著他對佛道兩家的了解,若肯花上三年兩載的工夫,不難練成這兩種功夫。問題是,這些功夫雖然神奇,卻不是他想要追求的,而且即使練成也隻是重複別人的老路,算不上取得突破,無法達到破鼎而出的要求。

他的心中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獨辟蹊徑,登峰造極,達到溝通天地、氣貫長虹的境界,建立儒家神功特有的體係,從法理上保證儒家能夠傲然屹立於天界眾多門派之林,從而達到儒、道、釋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想達到這一點,他需要全麵地總結自己對於儒家思想和儒家修煉的認識。

從外表看,儒家的修煉表現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婦孺皆知的形式;從實質看,這種修煉可以分為內聖和外王兩個方麵。通過菩提樹下的參悟,他已經找到了將外王轉化為神丹的途徑,至於另一半的內聖方麵,關於內心的修煉以及形體的鍛煉,還有許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這也正是他今番入鼎需要解決的問題。

可是儒家的內聖究竟如何才能練到大乘境界呢?

他一邊想一邊站起身來,雙目望向遠方雲霧繚繞的山嶺,卻又像什麼也沒有看到。

這一刻,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縝密的思維中,決心不破迷津誓不罷休。

根據三位大儒先前的描述以及他自己不斷求索的體驗,儒家內聖的修煉似乎可以概括為養心、練氣和練神三個方麵。

先說養心,養心就是靜坐體悟,培養自己的良知,練成一顆仁心。所謂仁心,就是經綸濟世的愛心,在佛家為‘佛心’,在道家為‘仙心’。佛家單憑佛心的積累就能具有降龍伏虎的能力,所以從理論上講,儒家的仁心也該具有同樣的效力,隻是沒有得到開發而已。

再說練氣,練氣就是培養浩然正氣,進而將積累的正氣轉化為內力,相當於道家修煉神丹的過程,區別在於道家煉丹重在丹田,而儒家練氣重在心胸。

儒家能否將心髒作為自己的丹田,通過浩然正氣的累積,煉出‘儒家神丹’呢?

最後是練神,儒家練神的重點乃是心神。如能將浩然正氣修煉到極致,再加上一顆崇高的仁心,兩者結合起來,由愛而生,因愛而通,就會達到溝通天地、氣貫長虹的境界。

對於氣貫長虹,他已經初窺門徑了。再往後是否存在浩氣長存的更高境界,他目前還不清楚。

想起氣貫長虹,他就想到在伊勢神宮見到厚土皇帝祇時的情景,以及隨後靜坐時出現的那種寬廣無邊的溫馨世界。

那時候,他剛剛領悟了因愛而生的含義,試著將心神沉入到儒家的浩然正氣和仁愛大同的境界中去,感到自己的心界拓寬再拓寬,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從胸中往外延展,從窗前的櫻花到百裏之外的大海,從地麵直上雲霄。然後他感到整個身心跟宇宙萬物合成一體,不分彼此……遙遠的天邊升起一道彩虹,越來越近,從天邊倏然而至,穿房入戶直入心底!

想到這裏,他的眼前忽然一亮:“對!極力提高自己的仁心,設法將仁心的效力開發出來,使其能夠像佛心一樣除妖降魔克敵製勝,這就是自己在仙心穀修煉的意義!如果能完成這一點,也算是儒家功法的一大突破了。”

他一邊想一邊踱著方步,同時自言自語:“要想提高自己的‘仁心’,必須吸取穀中鳥獸花木積聚的仙心。這真是天賜良機,讓我將仁功修煉至巔峰呢!”

想到這裏,他不禁開心起來:“將鳥獸之心轉化為仁心……獸心,仁心,人心,獸心,人麵獸心……啊,不對……應該是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心生心,心連心……讓心中充滿愛,由愛而通,溝通天地……”

蘭兒在旁邊看著他神不守舍地走來走去,時不時“嘻嘻”傻笑,不禁覺得好玩。因為不敢打斷葉昊天的思路,她隻能用以手掩口靜靜地看著。

葉昊天鍥而不舍地往下想,越想越是興奮:“因愛而生,氣貫胸中,蕩胸生層雲,雲氣蒸騰,化作長虹,……長虹漫山,感天動地,……長虹彌漫仙心穀,穀中獸心化仁心!對,就是這條思路!想到這裏,他禁不住哈哈大笑,心中爽快極了。

儒家的氣貫長虹跟道家的“精騖八極,心遊萬仞”以及佛家的“佛光普照,普渡眾生”十分相似,都能達到瞬間跟千萬生靈同時交流的效果。明白了這一點,他的心裏輕鬆很多,下一步就是照單抓藥了。

可是照單抓藥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或許是因為太過興奮的緣故,他努力了半天也無法讓自己沉下心來。

等到好不容易沉下心來的時候,他吃驚地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沒法進入氣貫長虹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