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吱吱”叫了兩聲:“我也講不清楚。你問阿玉吧,她知道得比我詳細得多。”
還沒等葉昊天開口相詢,通靈寶玉輕柔的聲音已經響了起來:“主人可以安心了。此處名為仙心穀,是洪荒九穀中現存的三穀之一,外麵有洪荒九陣守護著。縱然以真神的才智,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也無法進來。”
葉昊天環顧四周,卻沒找到穀口的方向,不知道真神若來會走哪條道。不管怎麼說,能將對方暫時拋開總是件好事。
長長地舒了口氣,他接著問通靈寶玉:“何謂‘洪荒九穀’?為何說是現存三穀之一?其餘的幾個穀呢?”
通靈寶玉輕快地答道:“這要從盤古開天的故事說起了。盤古大帝是在虛無縹緲的寶鼎核心孕育成長的。他從混沌未開處一路行來,走一步砍一斧,一直走向鼎外。他一邊開拓一邊積聚能量,累了就找個背風的地方休息一會兒,同時借助靈藥恢複元氣。這個仙心穀就是他曾經休息過的山穀之一。這樣的山穀本有九個,最外麵的三個被他破鼎而出時劇烈的震蕩破壞了,中間三個則被魔祖故意損毀了,如今保存完好的隻剩下最裏麵的三個,除了此地的仙心穀之外,還有一個四時八正穀和一個虛無縹緲無定穀,每個穀都代表了天尊修行的不同境界,這是一個從先天到後天的不斷變化的過程。”
葉昊天聽得既感興奮,又覺惋惜,歎道:“九穀失其六,真是可惜了!那兩個穀在什麼地方?我們能過去瞧瞧嗎?”說完又轉頭向蘭兒解釋道:“天尊是由仙而凡的智者,他的修煉從先天始,至後天終,而後暢遊於仙凡兩界;我們是凡夫俗子,修煉之路剛好相反,必須從後天始,至先天終,如此方能超凡脫俗。也就是說需要逆流而上,進入虛無縹緲無定穀修煉,才能達到大成的境界。”
蘭兒含笑點頭表示理解,心裏也在想著如何才能進去後兩個山穀。
通靈寶玉答道:“所有的山穀都能進去,不過卻不太容易,必須一步一步的來,先從此穀開始。你可知道,此穀名為仙心穀,蘊涵的靈氣固然十分充足,但其真正的價值尚不在此,而是在於‘仙心’兩個字。”
葉昊天聽得奇怪:“‘仙心’?是不是‘修仙之心’?絕情滅性,堅心向道?”
通靈寶玉解釋道:“否,仙心跟絕情滅性沒有關係。所謂‘仙心’,簡單說就是一個‘德’字。‘德’字在道家名為‘仙心’,在佛家名為‘佛心’,在儒家是什麼?我說不好。‘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仙心穀內沒有生死,也沒有輪回,無論是飛翔的百鳥,還是奔馳的麋鹿,都已經在這裏修煉很久很久了。它們積累萬年的禽心獸心便是修煉仙心的基礎。主人若能吸取此穀一半的仙心,就能令穀後的石壁出現裂痕,從而現出進入四時八正穀的通道。”
葉昊天回頭看看身側的蘭兒,發現她正在用心琢磨通靈寶玉所說的話,而且麵色也變得好了很多,於是便略微放了點心,笑著說道:“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什麼是‘仙心’了。達摩西來,不立文字,隻在了悟自心。以此心為一切聖凡十界依正的根本。儒以仁為本,釋以戒為本,道以德為本。是故三教聖人,所同者心,所異者跡也。”
蘭兒看著他十分開心的樣子,嫣然一笑道:“公子欲自成一派,看來是要以儒求心,以仁得道了。隻是,古往今來仁人誌士那麼多,關於仁愛的論述幾近泛濫,公子怎麼才能開拓創新登峰造極呢?”
葉昊天沉思良久方道:“為練神功,無可逃避。你說得不錯,關於仁的描述太多了,單是一部《論語》就有多種說法。”
蘭兒笑著插言道:“若說《論語》,我打小兒也背過的。其中有數人向孔子問‘仁’,孔子的答法各自不同,其中有‘克己複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仁者,其言也詡’;‘恭寬信敏惠,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這麼多說法,究竟哪個對?”
葉昊天微微一笑道:“這些都是夫子的微言大義,全是經典之論,自然都不算錯。不過以我之見,仁就是‘愛’,愛父母、愛兄弟、愛百姓、愛鳥獸、愛花木……愛是生生不息的基礎,是溝通協調的橋梁。”
蘭兒有些為難地道:“這說法太寬了,若不能落到實處,究竟還是空話。世事繁雜,不是全憑一個‘仁’字就能解決的,況且好心做壞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葉昊天聞言陷入了沉思,許久方道:“你說的不錯,這個‘仁’字看似簡單,其實卻極其複雜。先不管那麼多,讓我看看你身上的蠱毒,試試能不能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