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運用你的思想,把地獄建造成天堂
◎思想,是我們與無常命運作戰的有力武器。
美國內戰期間,信心療法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認為生命中隻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們婚後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拋棄她,和一個已婚婦人私奔。她隻有一個兒子,卻不得不在他四歲那年把他送人。她甚至不知道兒子的下落,此後有31年之久,也沒有再見到他。一個很冷的日子,她在城裏走著的時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路麵上,而且昏了過去。她的脊椎受到了傷害,使她不停地痙攣,甚至醫生都認為她活不久了。即使奇跡出現,她能活命,但絕對無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張看起來像是送終的床上,瑪麗·貝克·艾迪打開一部書。她讀到書裏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
“這種經驗,”艾迪說,“就像引發牛頓靈感的那枚蘋果一樣,使我發現自己怎樣地好了起來,以及怎樣地也能使別人做到這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於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心理現象。”
心靈茶坊
300多年前,彌爾頓在瞎眼後,也發現了同樣的真理:“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就是彌爾頓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可是他卻對聖海蓮娜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命運多舛的海倫·凱勒則表示:“我發現生命是這樣的美好。”
第十八節 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管年齡多大,隻要開始學習,就不算晚,因為學習者永遠年輕。
師曠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他雖然是個雙目失明的人,卻依舊熱愛學習,在音樂方麵的造詣很深。
有一天,晉平公問師曠:“我70歲了,很想學習,恐怕已經太晚了吧?”師曠反問道:“既然晚了,為什麼不點起蠟燭呢?”晉平公聽後,認為他答非所問,很氣憤。
師曠解釋說:“我這個瞎了眼的臣子哪裏敢跟君王開玩笑呢?我聽人說過:‘少年時代熱愛學習,好像旭日東升,光芒萬丈;壯年時代熱愛學習,好像烈日當空,光焰奪目;到了老年,才下決心學習,那就好像晚上點起蠟燭。’”
晉平公聽了,點頭稱讚道:“你說得很對!”
心靈茶坊
成功無止境,學習無絕期。成功的人生,應當像河流,無論經過哪裏,流到何時,隻有矢誌不渝地不斷吸納,不斷積累,不斷準備,才能擁有洶湧澎湃的波濤,保持奔騰浩蕩的氣勢。
第十九節 堅守道德底線,保持人生檔案的清白
◎有些事一旦被突破,就再也不能回複純淨,例如一個人的道德底線。
“年輕人,保持自己人生檔案的清白!”約翰·高夫在費城的某個講台上大聲呼籲,就在這個時候,死神的手指已經觸摸到了他的嘴唇——這句話好像是濃縮了這位雄辯家的所有教導。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是不純潔的,你很難設想他的思想是純潔的,他的談話和他整個的生活是純潔的。
“如果我教導你要通過與世隔絕來保持自身的純潔的話,”一位年輕人的知心朋友這樣寫道,“那麼,我就是一個糟糕透頂的老師。我們不需要那種與世隔絕的純潔,我們需要的是那種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裏保持的高尚純潔。即便是身處最惡劣的環境之中,也要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開出最美麗純潔的花朵,雖然她長於蘊藏著死亡腐敗的淤泥中,但是她卻姿態高潔、一塵不染。”
當病重的威爾遜總統躺在床上,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這樣說:“如果我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行動,並投出我的選票的話,我會選惠蒂埃。我相信他是世上最純潔的人——他那純潔的靈魂可以升入天堂。”
丹麥的卡羅琳·瑪蒂爾德女王身陷獄中時,在她的窗戶上這樣寫著:“哦,保持我的純潔吧!讓其他人幸福吧!”這也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祈禱。
“不道德的人是永遠不會快樂的。”伊壁鳩魯這樣說。
心靈茶坊
隻要一個人堅持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仁慈的胸懷,並堅持去發展自己各種高尚的情趣,那麼這個人就可以成為自己渴望中的樣子。另一方麵,如果他對自己不純潔、可鄙甚至是惡毒的想法不加控製的話,那麼他的靈魂就會被這些想法扭曲。這樣的人在人群中就像一條毒蛇,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他的生活就是可恥的欺騙,而他的結局必然就是悲慘的死亡。
第二十節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跪著
◎偉人和權威是給普通人崇拜的,我們要學會的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比他們看得更遠。
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無精打采地背誦經文。長期的修煉並未使他立地成佛,反而使他苦悶、彷徨,渴望解脫。正好,一位雲遊四方的哲學家來到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