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講的這段故事,喚作《兩莽漢欠揍演鬧劇》,說的就是有兩個人在生活中發生爭執後,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勾心鬥角,耍小聰明,做出損害自己名譽的事情,最後觸犯了刑律,遭到眾人的恥笑,當他們明白過來,反思自己的愚蠢行為,後悔莫及。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話說在陝西省榆林農村,有個人名叫胡安良,年齡三十六歲,高個頭,長得膀大腰圓,力大無比,挑兩三百斤的擔子能行走如飛,打麥場上的石滾能一口氣抱起來。隻是為人度量狹窄,小心眼,凡事喜計較,隻占得便宜,吃不得虧。若是誰招惹了他,就要動手動腳,叫你吃不了兜著走。有詩為證:
身材魁梧西北漢,虎背熊腰力氣大。
隻是性情很魯莽,發起怒來誰都怕。
胡安良是個種莊稼的好把式,能吃苦耐勞,家裏種著六畝地,起早摸黑勞作,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蓋起了三間紅磚瓦房,買了彩電冰箱。他在二十五歲娶妻,婆娘是黃土高原上的漂亮女子,喚作謝桂雲,圓圓臉紅撲撲,一雙大眼,雙眼皮。雖是中年,但不減青春風韻,且性情溫和,凡事能忍讓,平時夫妻產生矛盾,丈夫動怒發火時,她就馬上閉嘴,不與他爭長短。俗話,一個巴掌拍不響,胡安良發泄了一通,見她不聲不響,自覺沒趣,怒氣也漸漸消散。妻子知道丈夫人是好的,隻是頭腦簡單,性情較魯莽,擔心他在外麵惹事,時常對他說,不要在外麵和人鬥氣,吃虧是福。可是胡安良聽不進去,他道:“你是頭發長見識短,有的人就是欺軟怕硬,你沒聽說嗎,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有一回,有個人為了件小事得罪了他,從此就耿耿於懷,不斷找茬尋釁滋事,致使矛盾不斷升級。那人也是個愣頭青,偏不怕他,針尖對麥芒,和他較上了勁,後來兩個莽漢打了一場惡架,打出一場離奇的欠揍鬧劇。著實讓人覺得既可笑又可悲。你道是何人敢和胡安良對抗?此人名叫張慶發,年紀比胡安良小兩歲,他個頭雖不及胡安良高,但是也長得非常壯實,上山打得死老虎。看他怎生模樣。但見:
絡腮胡子顯粗獷,方臉闊鼻顴骨高。
性格耿直口無攔,行止野蠻脾氣躁。
張慶發的婆娘名叫朱文秀,長得不好看不說,還是個刀子嘴,很會罵人的,村上的人若是招惹了她,就不依不饒,雙腳跳起來罵,直罵得對方不敢還嘴,灰溜溜地走掉。但她和丈夫相處得還好,因為她很愛丈夫,許多地方都讓著,張慶發開始不喜歡她,後來見性格頗合得來,和他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心裏就不再埋怨,比如他們都喜歡喝酒,每天吃飯時,兩人都會碰杯暢飲,別人說他倆不像夫妻,倒像是酒友。
當年是朱文秀主動追求張慶發的,他倆曾是讀初中的同學。那時候,張慶發家裏窮,說不上媳婦,朱文秀讓媒人去提親,說自己不講彩禮,張慶發才娶她為妻。朱文秀幹活勤快,除了幫丈夫種地,還養雞養鴨,不亂花錢,勤儉持家,這是她的優點。隻是一樣,心胸狹窄,若是丈夫在外受人欺負,吃了虧,不是勸丈夫隱忍,息事寧人,而是火上澆油,挑唆丈夫去對抗。在後來的這場欠揍鬧劇中,朱文秀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胡安良和張慶發的芥蒂最初是在一次廟會上買羊,那是一年前中秋節的前三天,胡安良去鎮上趕廟會,想買一頭母綿羊,因為他家那頭母羊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不能生育。他來到鬧哄哄的羊市,有山羊也有綿羊,有大羊也有羊羔。隻聽見一片咩咩的叫聲。買主都把羊拴在木橛子上,守著待價而沽。胡安良在羊市裏轉了一圈,最後看中了一頭大屁股母綿羊,掰開嘴巴看牙齒,見隻有三歲口,心裏覺得滿意,賣主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漢,頭上裹著白毛巾,嘴巴吧嗒著旱煙,見直盯著他的羊看,道:“想買嗎,來做個生意,”胡安良問:“價多少?”“我不開你的價,二百塊。”老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