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身先死紅顏終究逝
“我將與碧水藍天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這是那位離開我們半個多世紀的曠世才女臨去時的內心獨白,她用31年短暫的生命,對“生的堅強”和“死的掙紮”進行了刻骨的演繹。她就是那個其人和作品都備受關注,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
1936年蕭紅在日本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的命運是其中最為坎坷、最為悲苦的。1911年,她出生在呼蘭縣城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外祖父為她取名張廼瑩。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的出生並沒有帶給這個家庭太多快樂。隻有祖父對蕭紅非常喜愛,經常帶她到後花園玩耍,這成為蕭紅童年中最幸福的一段記憶。除了玩,祖父還教蕭紅念詩,為蕭紅講解詩的含意,他是蕭紅文學上的啟蒙老師。八歲時,蕭紅母親去世,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蕭紅與繼母的關係比較冷淡,同父親的關係也明顯惡化。
十六歲,蕭紅考進哈爾濱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洗禮,對父親為她包辦的與汪恩甲的婚姻產生不滿,她要求父親為她解除婚約。父親不但反對,反而決定盡早為他們完婚。父親的專製使蕭紅與家庭之間的隔閡更深了。1929年,蕭紅祖父去世,蕭紅失去了最親的人,萬分悲痛,對家庭也再沒有了留戀。蕭紅初中畢業以後,不顧家庭反對,在表哥陸舜振的幫助下到北平讀書。但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之中。無奈,蕭紅回到家中,被軟禁起來。入冬後,蕭紅逃出家門,在哈爾濱流浪,走投無路之下,蕭紅找到了汪恩甲,汪恩甲表示願意幫助蕭紅到北平讀書,可是與她在東興順旅館同居後卻沒有行動。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將近,汪恩甲回家取錢,便一去不知去向。懷孕的蕭紅被旅館老板當做討債的人質扣押下來,危急中的蕭紅向《國際協報》寫信求救,得到了裴馨園、蕭軍等人的幫助。這次邂逅,讓蕭軍發現了蕭紅的文采,他們擦出愛情的火花。1932年夏,哈爾濱發大水,蕭紅趁機從旅館逃出,到了裴馨園家。後在蕭軍的幫助下,在醫院產下一女嬰,並因無力撫養而送人。
此後,蕭紅與蕭軍開始了共同生活。他們先住在歐羅巴旅館,生活十分窘迫。直到蕭軍找到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他們才有了安居之所。1933年,蕭紅在蕭軍的鼓勵下,以“悄吟”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棄兒》。隨後,她又陸續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了《王阿嫂的死》《中秋節》等十多篇散文和小說,開始文學創作之路。此外,蕭紅參加了左翼進步作家的一些社會活動,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進步文人。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出版,在東北引起很大的轟動,但也引起了特務機關的注意。為了躲避迫害,1934年6月,他們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逃離了哈爾濱,到達青島。在青島,蕭紅完成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場》的寫作。但僅五個月,青島形勢嚴峻,他們又去了上海。在那裏,蕭紅和蕭軍見到了魯迅,魯迅和許廣平不僅在創作上指點他們,還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正當蕭紅他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進行文學創作比較順利的時候,蕭軍在感情上的背離和自己身體狀況的不佳,讓蕭紅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她低落的情緒影響了寫作。為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決定暫時離別一段時間。同年7月16日,蕭紅離開上海,獨自去了日本。
在日本的生活非常孤寂,但蕭紅還是創作了《紅的果園》《牛車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作品。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傳到日本,蕭紅悲痛不已。1937年1月,蕭紅從日本回國,到上海後便去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的墓表達哀思。蕭紅回國後,與蕭軍的關係有所好轉,9月他們一起撤往武漢。在武漢,他們形成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東北作家群,並結識了東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麵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蕭紅創作熱情高漲,揮筆寫下多篇以抗日為主題的作品,並創作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的前兩章。1938年1月,蕭紅、蕭軍、聶紺弩、端木蕻良等人應邀去山西臨汾民族大學任教。2月,臨汾形勢緊張,蕭紅、端木蕻良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來到西安。蕭軍先是留下,後經延安也來到了西安。在西安,蕭紅、蕭軍正式分手,此時蕭紅已經懷孕。4月,蕭紅與端木蕻良一起回到武漢,在武漢結了婚。日軍逼近武漢時,端木蕻良去了重慶。蕭紅獨自輾轉於漢口、重慶、江津之間。1938年底,她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