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陸航部隊,並不能說明直升機的作戰水平。盡管雙方都建立了陸軍航空兵,但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空中作戰包括直升機作戰方麵,雙方都未敢進行麵對麵的空中交戰。因為,各自防空係統都是殘缺不全的,加之飛行技術水平低下,都沒有足夠的把握進行空戰。所以各自的直升機也很少遇到對方的空中威脅,這一點,對於充分發揮直升機的作用反倒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由於這種特定的戰場環境,直升機在雙方使用的都比較自由從容,很少有越戰中的那些慘烈場麵。盡管兩國對直升機的運用顯得十分笨拙,但直升機畢竟是一種先進的武器,即使是發揮其最初級的性能,也足以對地麵構成較大威脅。正因為這一點,兩伊還是在多方麵發揮了直升機的作用。
兩伊最初是把直升機當作空中炮兵。因為,他們最早發現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的火箭具有很大的威力,因而,在打擊地麵炮兵陣地、指揮通信設施及其他後方目標時,他們很喜歡使用這種昂貴的武器。但後來發現,隻把直升機作為從空中發射火箭的平台使用,未免過於浪費,所以,在不斷的實踐中,也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其它更有價值的使用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反坦克作戰。由於兩國傳統的地麵作戰觀念根深蒂固,所以都把坦克的地麵進攻看作戰場的決勝手段。因而,大規模、高頻率地使用坦克是兩國的共同特點。而當他們發現直升機具有很優越的打坦克性能後,坦克集群突擊的浪頭曾幾次因對方直升機的出現而被遏止。這種方法最初是由伊朗使用的。那是在雙方開戰後的第三周,伊拉克的大隊坦克正沿公路大搖大擺地向伊朗方向開進,進至胡齊斯坦時,伊朗的150架“眼鏡蛇”分批而至,“陶”式導彈一枚枚飛向伊拉克的坦克,頓時就有數十輛坦克被毀,伊拉克的這次坦克攻勢被“眼鏡蛇”所阻止。在兩伊戰場上,伊朗的“眼鏡蛇”曾創下5分鍾擊毀伊拉克18輛坦克的記錄,真正成了坦克的克星。當然,伊朗的這般良苦用心,也隻是為其地麵部隊掘壕阻止伊拉克坦克爭取時間,先進的兵器也無法改變其落後的作戰觀念。伊拉克的這次失利,根本也在於作戰思想的落後。因為,在坦克開進時,他們根本就沒有防空的觀念,隊形內及其所經由的地區,幾乎沒有任何對空掩護,純粹的地麵作戰觀念,把自己推上了斷頭台。
兩伊相較,由於伊拉克直升機數量少,在使用上便沒有伊朗那樣大的規模和頻繁的出動率。但伊拉克卻使用前蘇聯的米-24D武裝直升機,成功地與伊朗的AH-1J攻擊直升機進行了一次空戰。那是雙方開戰3周年之後的第3天,即1983年9月4日,這時,兩伊激戰正酣,在伊拉克巴斯拉港前線,一架伊拉克的蘇製米-24D武裝直升機正在執行巡航任務,突然與一架美製AH-1J攻擊直升機相遇。米-24D迅速反應,緊急躍升,搶占有利的攻擊位置,其12.7毫米機槍搶先開火,AH-1J還未做出反應,就被擊傷,隨後墜毀。在直升機作戰史上,這次空戰成為直升機空戰的開先河之舉。
由於沒有直升機使用的經驗和與之相配套的作戰理論,不僅直升機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給直升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最初階段,雙方都不注意地麵防空,直升機毫無顧忌地在低空、超低空橫行,使地麵坦克蒙受了重大損失。但當雙方意識到這種缺陷並發展了地麵防空後,直升機部隊卻沒有隨之改變戰法,因而,在對方地麵防空火力的打擊下,數以百計的直升機又因此而落難。據不完全統計,在戰爭期間,雙方直升機共損失250架,即在雙方直升機總數中,每4架就有1架被擊落,損失之大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