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位老婦人就靠著小陸神給他的方法,不竟決絕了自己的生活上的困難,還治愈了兒子身體上的傷病。
古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盛唐的嶺南勞動人民最離不開的東西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鹽作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顯得尤為重要。
盛唐時期的政策相對於前朝比較開明,日常用品的市場受到的約束還是較為寬鬆的,雖然唐初政府對食鹽進行過壟斷包銷,禁止農民私底下販賣食鹽,但是老婦人拿到集市去買的東西並非海鹽,沒有違反初唐的《唐法疏議》,所以老婦人在小陸神的幫助下,日子過得越來越殷實,三年之後,漸漸地成為當地的富人。
小陸神也是在這三年的時間裏,名聲變得遠近聞名,時人謂之為“神童”,後來這一片韶州地區的居民要是有什麼疑難問題都喜歡來向他討要計謀。
有一天,靠近韶州所轄地區叫花田縣的一位山村的農民還找到了他,說是有難以解決的事情要向她討教。
當時的小陸神已經有十歲啦,雖然遠近的鄉鄰都對他冠以“神童”的頭銜,但是他還是擺脫不了作為一個小孩子稚氣貪玩的個性,正是孩童頑皮之時。
這夥鄉鄰來家中找他的時候,陸父的好友郭濤和李英正值為官休期回家看望親人,小陸神和丁輝的女兒小蘇曼還特意為他們跑到廖思山山上摘荔枝,來到微雨飄飄的山上,看著遠方一片紅絲火焰的荔枝灣,嗅著空氣中彌漫的香氣,小蘇曼為了讓爺爺們能夠品嚐到故鄉香甜味道非凡的荔枝,還親自挽上他自己潔白的袖口,站到前麵不遠之處凸起的軟泥上,摘起了紅彤彤的荔枝,知道自己心滿意歡的時候,方才把那些還沾滿露水的荔枝送到家中待客的桌前,讓昔日遠遊的長輩吃上一口甘甜美味的荔枝。
小陸神當時靈感被觸動到了,朗誦出一首詩歌來:雨霏霞蔚落山灣,泛泛生色逸清香。紅紗漫披樹生處,叢翠簇紅似煥燃。
晴步纖纖軟泥上,親為折枝解思心。沾唇侵香絕好味,夜來還有荔枝香。
當天的晚上,鄉鄰找到小陸神後,把情況都告訴了在家中待客的陸父。
隻見為首的一位老人臉上不無哀怨的前來,作揖道:“陸大人,懇請你能讓您的兒子出麵為我們像一個方法,解決我們山村所遇到的災難。”
陸父當時扶住了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家,說道:“承蒙謬讚,家中犬兒其實駑鈍不堪,不知點化,有什麼事情還是請教我的這兩位賢弟把,他們現在已是在京的官員,身居六品是下州長史、中州司馬,為官一方多能為民著想,相信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定能夠解決的你們所遇到的問題的。”
說著,座上的郭濤和李英彬彬有禮的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鄰鄉小夥子上前跪拜道:“兩位大人為官在外,今次回到家中,實乃我們故鄉的榮幸,但是卻不知近個月來,我村所發生的事情卻並非二位大人所想得到的,以來我村常常遭到山豹的突襲,這些畜生專門危害牲畜,對人也是毫無顧忌,村中的豚犬已被叼食甚多,村中之人深以為害,生怕以後牲畜一旦被捕食完之後,更會傷害到人命,請大人為我等小民作主,徹底耿除獸患,我們將世世代代感恩兩位大人。”
小陸神聽著他們說話,在旁邊默默低頭不語,心中卻明白山豹這種動物體壯如虎,力大如牛,迅捷如長空之鷹,凶狠如水中蛟龍,一躍三丈高,一吼十裏遠,是一種晝伏夜視靈敏詭異的動物,今為禍鄉鄰,確是危害一方,必須及時根除獸患。
李英和郭濤好像比小陸神更明白這種野獸凶狠毒辣的習性,頓時間,郭濤臉露難色說道:“各位鄉鄰,本官對你們的遭遇深感同情,但是在京為官已有幾年的時間了,未曾聽過有這種為禍不淺的動物,恐難找到對應之策。容我一想。”
李英接下話音說道:“你們鄰縣的縣長大人可有派當地獵戶到山中巡視,在山上合適之處埋伏,備足弓箭草藥與這種野獸對抗嗎。”
正站立一旁的老人此時聲音抖著回答:“啟稟大人,我們的縣令大人也是愛民之人,前些時候,也有叫當地的一些獵戶到山中射殺著一些動物,但是一去不歸,一連幾撥人都為這些畜生所殘害了。”
李英和郭濤現在聽到這種動物竟然是如此的凶殘,心中更是徘徊不定,搖頭歎息之後,更感無能為例,唯有旁邊的陸神給了他們一個建議,說不如去深挖溝渠,專等這些動物夜裏進村殘害家畜的時候,以此獵殺這些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