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像貓一樣生活(9)(1 / 3)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圈子中的新人,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要盡量采用低調、迂回的方式。尤其是當你的看法與其他同事有較大衝突的時候,更應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威信度,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意見。同時,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理由時也不能太過強調自我,要更多地自覺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其次,注意說話的場合。

在和別人說話時,要懂得在適當的場合、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觀點。

假如別人正在談論著上周的聚會多麼精彩時,你卻橫插一嘴說現在去歐洲掃貨多麼多麼劃算,多少會讓人覺得突兀。最好的方法是先聽,等適當的機會再插嘴。比如當別人說到在上周聚會時某某的包包很漂亮,你就可以借機說歐洲有類似的包包,很便宜等等。

這時的插嘴是很自然的交流,能讓你更快地與別人拉近距離,而不是招人討厭。

再次,要順應不同圈子的溝通風格。

不同的圈子其溝通風格和談論的話題都會不一樣。要想更快地融入這個圈子,就要留心觀察他們的溝通特點,注意把握大家表達觀點的不同方式。

假如其他人都是胸襟坦蕩、開誠布公,那麼你也不妨有話直說;假如其他人都偏向含蓄委婉,你也要講究一些說話的技巧,不可太過於直露。一句話,要盡量采用大家都較為習慣和認可的方式,不宜自行所謂的“標新立異”而招來種種非議。

最後要注意及時溝通。

有些人由於性格內向,碰到問題時,不是及時去和朋友說清楚,而是憑著自己的主觀意願來理解問題,以致疑竇暗生,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猜忌。

無論你性格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是否喜歡跟他人分享,都注意與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坦誠相見總要比互相猜測好得多。

自私的心靈感受不到幸福

有一隻正在哺育期的貓媽媽,不知道從哪裏撿了一隻剛生下來的小狗。眼看著小狗因為沒奶吃就要餓死了,貓媽媽毫不猶豫地收養了小狗,讓它和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一道,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的新聞報道。像這樣的新聞不止一則,很多國家的媒體上都有過類似的報道。

不隻是貓,很多動物在對待其他夥伴或其他物種的時候,都顯現出無私善良的一麵。動物尚且如此,作為高級生物的人類理應更加無私。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總有一些人顯得自私冷漠,不願意把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分享,或是不願意對別人施以援手。這樣的人雖然不多,但就是這樣一小部分,就足以讓其他人覺得社會冷漠,缺少人情味。

其實社會未非真的變得冷漠。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確實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發生,但也有很多讓人感到溫暖的事情,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為了搜尋走失在深山中的老人幾日幾夜難合雙眼,總能看到一些人為了救助路邊流浪的小貓小狗而傾其所有,總能看到一些人為了幫助身患重病的孩子捐錢捐物……

這些不都是世間的溫情嗎?可為什麼有些人卻體會不到呢?其實溫情處處都在,社會也沒有變得冷漠,惟一不同的是我們的心靈能否感受到這些美好的溫情。

如果人的心靈是自私的,就隻能看到與自己的利益有關的事,並漸漸變得麻木,這樣的人是悲哀的,因為即使麵對一些溫情,也感受不到。

如果人是自私的,就會把朋友、情感都趕走,那麼歡樂與溫情也就隨之遠去了;如果你是寬容、大方、無私的,就可以放平心態,除去利益的幹擾,靜靜體會到點滴的溫暖。

不過自私總是存於人的心底最深處,很難被自己察覺,有時甚至意識不到,依然自私地生活著。那麼自私的人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怎麼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自私的呢?

自私的人隻會為自己打算,盤算個人利益,而不會去體會別人的付出,更不會想別人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回報。

自私的人喜歡把一切東西都歸自己所有,從公家的釘書釘、曲別針到公共洗手間的廁紙再到對愛情,他們認為這些都應該是自己的,即使現在不是,也要想方設法弄到手,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自私的人是偏私的,寬於對己而嚴於待人,自己做的事總認為是正確的,對別人做的事就挑三撿四,如果自己或自己的家人犯了錯,也不分青紅皂白,一概認為自己有理。

自私的人眼裏根本看不到別人的付出,隻想著自己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他們把別人的付出都看作是理所應當的,而總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太不公平。

自私的人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而不願意幫助別人,當他遇到困難時,便裝得可憐兮兮,對別人搖尾乞憐。如果別人雪中送炭,他就歡心雀躍,如果別人不幫助他,便心生怨恨。這樣的人絲毫沒有感恩之心,即使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也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當別人反過來求他時,就隔岸觀火,袖手旁觀,甚至做出過河拆橋的事來。

自私的人一旦擁有權力,不論大小都會獨斷專行,唯己是用,中飽私囊,根本不會顧慮別人的利益,更不會征求別人的意見。

自私的人往往把財富看得比親人還要重要,在他的心中,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不管是誰,都要置於財富之後。

自私的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讓所有的人都圍著他轉,以他的喜為喜,以他的悲為悲,從來不寬容和遷就他人,從來不給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