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像貓一樣生活(6)(3 / 3)

不放過任何讓自己心情燦爛的事

快樂和餡餅一樣,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為什麼貓比人快樂?因為它們總是自找快樂。

人類中有個成語叫“自尋煩惱”,而貓族中有個詞卻叫“自尋快樂”。快樂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情緒,寄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藏於瞬息而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如果不主動去尋它,就不會降臨眼前。

貓天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不會錯過任何讓自己心情燦爛的事。哪怕麵前飛過一隻小鳥,也要跟著它跳上幾下,

要尋到快樂,先要敞開心扉。如果不能把心打開,快樂就會被拒在門外。

固執的人不會“開心”,他們的心就像一座鐵門,任誰怎麼敲、怎麼打都絲毫不會動搖。任別人在外麵喊破了嗓子,說幹了口水,裏麵的人也絕不會探出頭來。

不能放下自己的人不會“開心”,他們聽不得批評,誰說他幾句不好,就馬上板起臉,轉身走開,或者怒目而視,和對方死辯到底。這樣的人心中有無限大的自我,以至於裝不進別人,完全聽不得不同的聲音。

整天疑神疑鬼,戒心很強的人不會“開心”。有些人生性多疑,總懷疑別人在算計自己、在說自己的是非。這樣的人總站在與他人的對立麵上,扛著一麵盾牌,疑神疑鬼地打量著周圍的人和事。

曾經受過傷害的人不會“開心”。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受過傷害的人往往會緊閉心門,不去愛,也不接受別人的愛。之所以這樣關牢自己,無非是怕再次受到傷害。他們寧可此生孤獨度過,也不願意與他人真誠相對。

不能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不會“開心”。有些人不能接受新鮮事物,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就以敵意的態度對待。看不慣這個,看不上那個。

正因為這些人不能主動去尋找快樂,所以也快樂不起來。要想自尋快樂,首先要接受這個世界。接受好的,也接受不好的。

有時候你可能很輕易地從某件事中發現樂趣,但有的事情則屬於慢熱型,要好久以後才能浮現出趣味。

因此在麵對某些不喜歡的事物時,你不要馬上拒絕,而應該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是一個挖掘趣味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不能接受某樣東西。比如不能接受一種思想、目前的工作等等。

為了讓自己多些快樂,就要多去包容,多接受新鮮的事物,對討厭的東西不要立刻就產生抵觸情緒。

如果你不能接受某種思想或理論,就證明你的知識修養不夠。在清末的時候,中國人根本不能理解外國人的吻麵禮,認為這太傷風敗俗了,男女授受不親,連單獨見麵都會招來非議,更何況是當街擁抱輕吻。但在如今,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表達方式,是人與人之間傳遞友誼的方式,與道德無關。

如果知識修養和眼界足夠寬厚,那麼你的心和腦就能容納很多東西,不會看什麼都覺得討厭了。

所謂接受不是指要在自己身上實現,一定要做到某種程度,而是指理解、包容和尊重。比如在某個部落中,女人的脖子上都會戴上很多項圈,把脖子拽成令人驚訝的長度。在很多看來,這難以理解,但那個部落是以長頸為美的,那是美人的象征,所有的女孩子從小就被戴上很多項圈,用來把脖子拉長。

也許你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這不要緊,隻要你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就行了。

學會了接受,就等於打開了心。當一切都能被你坦然納入心胸中時,快樂就會馬上降臨。

即使被人追打,也要從容地生活

並不是所有的貓咪都是幸福的,有主人的貓咪可以享受到家庭幸福,沒有主人的流浪貓也悠閑自在,但還有的貓咪就未必這麼幸運,會碰到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傷害、虐待它們。

對於貓咪來說,被人虐待欺負無疑是貓生中重大的甚至是不堪回首的挫折,苦痛的記憶和真實的傷痕將伴隨它們一生。

但是,這些貓咪和少數在挫折中倒下的人類不同,它們既沒有失去生活的勇氣,也沒有失去對人類的信任。依然悠然從容的生活,甚至一些被虐待到肢體殘疾的貓,在好心人的照料下,也可以過得平靜幸福。

與這些飽受折磨的貓咪相比,有些人則差了許多,在麵對人生中的不如意時,或一蹶不振,或喪失信心。人生中充滿了無數的未知,麵對未知最好的態度則是從容淡定。從容淡定可以使不完美的生活變得逐漸趨於完美;從容淡定可以使不那麼順利的人生充滿了鮮花與掌聲;從容淡定使你更加美麗動人。

有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位生活幸福、一帆風順的女子:少年得誌、年輕有為,是國家級劇院的主要演員,年僅25歲就成為了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丈夫一表人才,能力強、工作優秀,擁有自己的事業;兒子可愛、漂亮,臉上總是帶著笑容。

聽著人們對她的羨慕之詞,誇獎之辭,年輕的歌唱家都隻是從容地笑著,安靜地站在那裏,仿佛她就如人們所說擁有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