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村四少(1 / 2)

三座青山圍成一快小小的盆地,二條小溪彙合在盆地的北端,潺潺向南流去,把這盆地切成了三部分。山腳下,各住著幾十戶農家。東邊的清一色姓王,西邊的清一色姓張,北邊的陳、林兩姓雜居,人口也比張、王兩姓少很多。因為是四姓雜居,這個村子,叫四姓坑。

雞犬之聲相聞,搗衣之聲相雜,他們的田地山林互相插花,因此,無論在做農事或是山林活計時,他們常是朝夕相見。整個村子的男男女女都互相叫得出名字來,無論張家大嫂,王家嬸子,陳家大叔,林家小妹,誰都能互相認識。尤其陳林兩姓的人,和大家都特別融洽,世世代代,他們生活雖然艱苦,但都熱愛著這方繁衍生息的樂土。

春日裏的四姓村,晨霧彌漫的早晨,炊煙嫋嫋,各種早開的花兒,叢生於小橋流水曲徑阡陌之間。杜鵑鳥啼唱了一個夜晚,還不知疲倦。伴隨布穀鳥組成的交響樂十分動聽。大批大批的蜂蝶為了各自的生計,在花間飛來穿去。組成一幅動靜結合的畫卷煞是迷人。陳琳和林秀英、王沙沙、張利,每天早上吃過飯就到村口的小學讀書。

小溪流出山村的地方,有一座水口宮,裏麵供奉著媽祖菩薩。民國以來大興學堂,這水口宮的大殿就成了這個村辦初小的教室。因為村裏的人口少,學生數不多,總共才三十多個學生的學校,采取複式教學。常是書聲朗朗。

王沙沙和張利都11 歲,讀四年級,他倆同坐一張書桌,王沙沙個子高大,麵容白晰,穿著雖然樸素,看起來,仍給人有一種小帥哥的感覺。上課很專心聽老師講解,他的成績很好,隻要老師教過的生字,他都能認能寫能解釋,數學也一樣,教過的都會做,每次考試的成績都讓老師滿意,父母親也很高興。張利比較矮小,膚色也較深,發際擋住了額頭的一大部分。兩隻眸子鑲在深深的眼窩子裏,鼻子相對顯得有點高,看起來像隻小猴。他腦瓜子十分機靈,一眨眼一個鬼計,不是撩這個同學生氣,就是惹那個同學哭泣。老師常拿他沒法。因為他不專心聽老師的,所以成績總不理想。

有一次,上課時,張利正和別人大聲吵鬧,王沙沙對張利說:“你不想聽課,請你不要吵人家。”

張利竟發了大火:“我吵你什麼了?你讀你的,我讀我的,我們井水不犯河水!”

說完當即從口袋裏掏出一把小刀,在課桌上劃了一條深痕:“我們分界,你若是把肘子伸過我的界上,我對你不客氣!”

然而,張利所劃的界,不是中線,三分之一歸王沙沙,三分之二歸他自己。王沙沙也不和他計較,他平時多次聽父親說: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他認為跟張利這種人根本無法說清楚,就讓他三分吧,隻顧自己專心讀書。

學期結束時,期末考的成績,王沙沙數學100分,語文98,張利數學44,語文50分。張利說:

“隻要我專心點,下次一定超過王沙沙,我姓張的從來就不會輸給你們姓王的!”

陳琳和林秀英都8 歲,讀一年級,她們兩同路,卻不太和睦,林秀英濃眉大眼,顴骨高聳,一付圓月臉,好似帶幾分橫肉,有一種潑辣辣的樣子,總愛逞強,個子也比陳琳高大點,常常欺陳琳弱小,陳琳長得十分秀氣,柳葉眉下一對水靈靈的眼睛,顯得精明而良善,日字形的臉蛋,紅潤而嫩白,在生人麵前,總是怯生生的樣子,老師說,陳琳這孩子真是可愛!當她受到林秀英的欺侮時,回家告訴爸媽。爸媽總是說:

“你不要跟秀英去計較,我們老百姓最要學會和氣待人,你就讓著她點吧”。

於是陳琳隻好吞聲咽氣。

王沙沙喜歡陳琳這位秀氣的小妹,常常對她很關心,放學的路上,每當看到林秀英欺侮陳琳時,他都上前勸解,秀英對王沙沙也不知為什麼,總敬他三分,每當王沙沙要幹涉她和陳琳的事的時候,也會停止欺侮陳琳。這樣一來,陳琳很感激王沙沙,常把他當成自己的保護傘,親切地叫他王哥。回家時,總希望能和王哥一路走。王沙沙有時也送陳琳到她家門口,林秀英看了,常有幾分嫉妒之心。但又不好對王沙沙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