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子宮破裂已被確診時,不論胎兒存活與否,也不論胎兒在子宮內已進入腹腔,一律不要再考慮從陰道分娩,因為此時處於危重狀態,多一次不必要的手術操作,徒然增加手術創傷、出血量及感染擴散機會。
必須進行剖腹探查,考慮到手術的出血量,同時輸液補充血容量。麻醉一般選擇局麻,做子宮切除手術還是做破口縫合手術,要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如破口縫合操作少、容易、手術時間短、幹擾少,就有利於術後恢複。如有破口不整齊者可用剪刀修飾。如破口大且不整齊,最好還是施行全子宮切除手術。
以往認為去除子宮就可去掉感染病灶,但現在已不必如此,目前抗生素種類較多,能有效控製感染。
術後應繼續糾正貧血,靜脈滴注廣譜抗生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鬆或氫化可的鬆)。如發現有膀胱損傷,條件許可時應同時進行修補。
羊水栓塞的預防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血液循環之中,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的難以控製的出血等一係列嚴重症狀的綜合征。它是產科領域中極為嚴重的並發症。
發生羊水栓塞的原因有下麵一些。
羊水栓塞可見於宮縮過強甚至成強直性宮縮者,亦可由於縮宮素應用不當引起。
凡能引起子宮血管開放的因素,均有可能導致羊水栓塞症,如宮頸裂傷、子宮破裂、剖宮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大月份流產鉗刮術等。
死胎不下可增加羊水栓塞的發病率,這是由於羊膜強度減弱而其滲透性顯著增加所致。實驗證明,羊膜滲透程度隨死胎宮內滯留時間而增加。
巨大兒、滯產及過期妊娠等也較易誘發羊水栓塞症,這與產程較長,難產較多,羊水渾濁、刺激性強有一定關係。
羊水栓塞很少見,但其死亡率高,故應盡力預防其發生。
平時多注意誘發因素,提高警惕,爭取作到早期發現與及時處理。孕期達5個月後可自覺胎動,如果你孕期已超過5個月,還未感到胎動,應立即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有胎兒宮內窒息的現象。
認真作好產前檢查,記好預產期,盡量避免過期妊娠。胎兒到了預產期已成熟,且其代謝產物是直接排入羊水中,胎兒在宮內停留的時間越長,羊水內的代謝產物就越多。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出血較多,羊水內容物可順著這些血管的破口處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導致羊水栓塞的發生。
孕期較長的產婦要盡量避免做大月份鉗刮術,如實在需要做鉗刮術時,應當先破膜,待羊水流盡後鉗刮,鉗刮前盡量不用宮縮劑。
如果發現懷孕時,孕期已超過4個月,而又不想要此孩子,建議行引產術,引產用的羊膜腔穿刺針宜細,穿刺不超過3次。
羊水栓塞多發生於第一、二產程中。病人自覺煩躁不安、寒戰、嘔吐,隨之嗆咳、胸悶,呼吸困難,口唇、皮膚發紫,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抽搐、昏迷等。休克短時間後可出現大量持續子宮出血,血液不凝,甚至全身皮膚、黏膜、傷口、泌尿係統出血,隨之出現少尿、無尿。
羊水栓塞的治療
當出現羊水栓塞的現象時,應立即送往醫院,醫生會按以下措施搶救。
糾正呼吸循環功能紊亂
針對呼吸困難,孕婦取半臥位,加壓給氧,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這樣可以保證氧的供應,減輕肺水腫,改善腦缺氧,有利於產婦複蘇。
及早使用解痙藥以解除肺動脈高壓。為了阻斷迷走神經反射引起的肺血管及支氣管痙攣,心率慢時可用阿托品靜脈注射,每10~15分鍾一次,直至產婦麵部潮紅或症狀好轉為止。如有條件,使用鹽酸罌粟堿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