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時間大北國統一到哪裏,麥苗的路就修到了哪裏,渠,橋,壩就修到了哪裏。

把渠建好之後,河道修好之後,老百姓便再也不用擔心大雨後河道發大水被衝破,更不用擔心糧食被衝走。

就算連下幾日大雨,小河道的水也會往大河道流,大河道加固加寬,完全能抵擋的住。

另外河道每隔一段距離還會增加一個壩口,為的就是能夠蓄水。

遇到不下雨的天氣,便能保證老百姓的用水,萬一農作物扛不住了,還能用來拯救農作物。

不然很多時候農作物種下去的時候好好的,等快到收成的時候就鬧幹旱,到最後白白忙活,顆粒無收。

有這壩口蓄水,裏麵的水就能在緊要關頭救急。

另外麥苗這修渠建渠建壩還運用了南水北調的原理。

在這架空的古代經常性的就是南方澇死,北方旱死。

所以修渠建渠的時候,水便往北方引。

如此便能更好的解決老百姓用水問題。

任何時候,農業一定得排在第一位。

因為如果沒有老百姓種植養殖,那就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就更別談其它發展了。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第一步。

當然,為了提高農業生產,麥苗之前把空間的收穀機無私奉獻出來之後,現在老百姓收割糧食的時候速度上快了很多。

因為快了,然後在老百姓有餘錢的時候便會買多一些良田種植。

沒有的買的還可以租,有些莊子在皇上的安排下慢慢逐漸開放。

然後供老百姓租種,隻需要每年交多兩成糧稅就成。

本身糧稅是三成,交多兩成就正好五五分,還是挺好的。

如此,老百姓在吃糧的問題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決。

另外,之前麥苗空間還獲得了脫米機。

用脫米機脫出來的大米非常的漂亮,這點又給老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

以前賣稻穀,價格低的很。

現在老百姓會以村一起組織買一個脫米機,然後把稻穀脫成米粒再出售。

如此穀糠還能自留下來養家禽家畜。

大米就賣去糧店。

價格比稻穀翻上好幾番。

解決了良田的種植麵積,解決了良田的收割速度,解決了稻穀,小麥的加工,老百姓的生活便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質的進步。

不再出現吃不飽的問題。

吃飽了,喝足了,穿麥苗也順帶解決了。

因為有麥苗的製衣廠。

羽絨服,羽絨被,羊毛衫,羊毛被,羊毛毯子,等等!!

這便是發展實業!!養殖業!!

而這也是麥苗這些年的變化!!

如今的麥苗已經實實在在的成為了大北國的首富,甚至成為了大北國第一位皇商,她空間所有的東西,農場的糧食等等,可優先賣給軍營。

而如今她所擁有的財富可以說比皇上的國庫還要富有。

別看她這些年花出去了很多銀子,為老百姓做了很大的貢獻,但罩不住這些年她的生意發展到了東南西北各個地方。

這些年麥苗的電器大北國的地盤有多寬她就賣的有多遠。

甚至還開了兩家分店。

一家在北邊,蠻國徹底被統一之後,麥苗就開在了那邊。

製衣廠也開了,其實也就等同於照搬了一個電紡園區在北方那邊。

另外還有南邊也有一家。

至於南邊的那一家,麥苗選的位置就是在曾經的遼國的土地上,還是選的曾經遼國的遼城。

不過現在遼國已經不叫遼國了,而是叫遼城。

取消了遼國的稱號,歸大北國統一。

如今遼國被大北國統一之後,老百姓的生活是日漸越過越好。

大家對大北國這統一表示非常非常的支持。

都老老實實向大北國上稅。

也非常支持大北國的任何政策,當然麥苗在遼城的生意大家也是非常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