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迅速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給兩國人民帶來無盡苦難的戰爭,讓那些在戰火中飽受摧殘、流離失所的百姓能夠早日回歸安寧祥和的生活,魏曉寶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決定親自進入敵國的皇宮。
這一天,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魏曉寶的身上。他身著一襲簡潔卻不失威嚴的服飾,那身鎧甲雖未如戰時那般全副武裝,卻依然散發著軍人的剛毅氣息。他隻帶了幾名親隨,皆是他最為信任且英勇無畏的心腹。他們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千鈞重擔,走進了敵國那曾經輝煌如今卻透著幾分蕭索的皇宮。
這一天,敵國的朝會氣氛格外凝重,壓抑的氛圍如同一層厚重的烏雲,彌漫在整個朝堂。大臣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紛紛,眼神中充滿了疑惑、焦慮與不安。他們或是緊皺眉頭,或是頻頻搖頭,紛紛猜測著這位來自敵營且威名遠揚的將軍究竟懷揣著何種目的。
魏曉寶站在朝堂的中央,身姿挺拔如鬆,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給人一種無法撼動的威嚴。他的目光平靜而深邃,仿佛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卻又透著洞察一切的睿智。他先是環視一周,將在場眾人那或驚慌、或憤怒、或無奈的神情盡收眼底,隨後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清晰地在朝堂中響起。
“諸位,這場殘酷至極、延綿不絕的戰爭,已經讓兩國的土地浸滿了鮮血,無數無辜的生靈慘遭塗炭。百姓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如今,繼續頑固地抵抗下去,除了帶來更多無法估量的破壞和令人痛心疾首的傷亡,還能有何益處?成為藩屬國,並非是什麼恥辱之事,而是當下為了兩國人民的福祉所能做出的最為明智且務實的抉擇。如今我朝國力昌盛,兵強馬壯,軍備精良,且正義之師士氣高昂。若各位執意對抗,以卵擊石,城破國亡恐怕隻在旦夕之間。但隻要此刻願意歸降,雙方化幹戈為玉帛,兩國之間的商貿往來將得以暢通無阻,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共同享受太平盛世,何樂而不為呢?”
魏曉寶的聲音沉穩有力,猶如洪鍾大呂,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句句在理,讓原本心存抵觸和不甘的大臣們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一些大臣微微頷首,似乎對魏曉寶的話有所觸動。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怒火中燒,站了出來,他滿臉通紅,大聲說道:“我堂堂大國,怎能輕易投降!應當抗爭到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魏曉寶目光一凜,直視著兵部尚書,冷冷地反問:“尚書大人,你如今還有多少兵?有多少將?有多少糧?拿什麼去抗爭?”
兵部尚書一時語塞,他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無法給出有力的回答。戰場上的連連失利,讓兵力損耗嚴重,糧草也所剩無幾,將領們更是折損眾多。想到這些殘酷的現實,他最終啞口無言,低下了頭。
敵國國王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上,臉色陰晴不定,時而眉頭緊鎖,陷入沉思,時而長籲短歎,神情落寞。他的目光遊離不定,內心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掙紮。他深知國家目前所麵臨的困境,軍隊節節敗退,糧草供應不足,百姓怨聲載道。但作為一國之君,要他輕易放下尊嚴,選擇投降,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