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危機四伏(1 / 2)

魏曉寶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愈發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無底深淵之畔,稍有差池便會萬劫不複;又似在薄如蟬翼的冰層之上艱難挪移,每一步都戰戰兢兢、如臨大敵。吳應雄對他的防備猶如銅牆鐵壁,毫無半分鬆懈。每次與魏曉寶交談,皆為虛情假意、敷衍了事的場麵之辭,言辭周全,滴水不漏,令魏曉寶如同霧裏看花,難以從中窺探到一星半點有價值的情報。

朝廷中的局勢亦如緊繃之弦,愈發劍拔弩張。支持削藩與反對削藩的大臣們各持己見,爭論之聲不絕於耳,朝堂之上好似彌漫著一層令人窒息的壓抑陰霾。那些藩王在朝中的勢力趁機蠢蠢欲動,興風作浪,暗中頻繁活動,妄圖左右皇上的決策。他們或暗中拉攏人心,巧言令色,許以高官厚祿;或散布蠱惑人心的謠言,擾亂視聽;或明目張膽地賄賂大臣,手段花樣百出,無所不用其極。

一日,魏曉寶收到一封神秘信件。那信件上的字跡潦草不堪,仿若寫信之人在倉促之間匆匆而就。信中言辭懇切,字字句句皆在警示他,已被吳應雄的爪牙暗中嚴密監視,一舉一動皆在對方的掌控之中,囑其此後行事務必謹小慎微,切不可有半分疏忽大意。魏曉寶閱罷此信,心頭猛地一顫,一股透骨的寒意自脊背倏然升起,他深切地知曉自己當下的處境已然危如累卵。

自此,他行事愈發小心謹慎,刻意減少了與吳應雄的直接接觸,唯恐引起對方更多的猜疑。轉而通過迂回曲折、旁敲側擊的渠道,戰戰兢兢地收集情報。他時而喬裝改扮,混入熙熙攘攘的市井之中,與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周旋往來,試圖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探尋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機密消息。

與此同時,太子在宮中亦是壓力如山。那些藩王在朝中糾集的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趁機在皇上麵前屢屢進獻讒言,妄圖抹黑太子與魏曉寶為削藩所付出的努力。他們危言聳聽,大放厥詞,稱其操之過急,這般舉動極有可能引發難以收拾的大規模叛亂,從而危及江山社稷的安穩。皇上對此將信將疑,態度搖擺不定,對太子的態度也隨之變得微妙難測。太子深知此刻已無退路可言,唯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削藩事宜,方有可能為朝廷鏟除這一深埋的心腹大患。為此,太子夙興夜寐,殫精竭慮,與心腹大臣們反複商議應對之策,同時還需時刻提防宮中那些藩王勢力安插的眼線與暗中射來的冷箭。

魏曉寶在宮外更是數次遭遇莫名其妙的突然襲擊。那些襲擊者皆訓練有素,出手狠辣決絕,毫無半分留情。每次襲擊皆如暗夜中鬼魅的驟然突襲,令魏曉寶防不勝防。有一回,他獨自行走在一條狹窄幽深的小巷之中,四周靜謐無聲。突然間,兩旁的屋頂上鬼魅般跳下數名黑影,個個手持寒光凜冽的利刃,如惡狼撲食一般直逼他而來。魏曉寶瞬間警覺,身形敏捷地側身一閃,堪堪躲過那致命的淩厲一擊。然而襲擊者們配合得天衣無縫,招式如潮水般連綿不絕,魏曉寶隻得憑借自身敏捷的身手和多年積累的豐富戰鬥經驗左躲右閃,苦苦尋覓反擊的契機。曆經一番驚心動魄的激烈搏鬥,他終於捕捉到襲擊者們的細微破綻,以疾如閃電之勢迅猛反擊,成功擊退了部分敵人。但仍有幾人窮追不舍,直至他狼狽地逃入人群熙攘的鬧市之中,借助錯綜複雜的環境方才得以僥幸擺脫。

這般險象環生的經曆讓魏曉寶清醒地認識到,敵人對他的監視與威脅已日益嚴峻,稍有不慎,便會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他自此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防護,時刻隨身攜帶鋒利的武器,同時也加倍提高了對周圍環境的觀察敏銳度和警惕性。

這一日,吳應雄帶著幾名隨從在街頭悠然巡視自家的產業。明媚的陽光傾灑在青石板路上,卻無法驅散他心頭那厚重的陰霾。近來京城中的局勢愈發錯綜複雜,詭譎多變,他深知自己作為平西王府的代表,一舉一動皆備受各方矚目。他一邊踱步前行,一邊暗自苦思冥想如何應對眼前這波譎雲詭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