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這墓穴之間的墓道本來就不寬闊,被他這麼一撞,後邊的人都是東倒西歪,有個老專家更是直接被撞倒,後腦勺拍在地上,差點腦溢血。
那隊伍最後的人就是他們的副隊長。這裏麵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小的考古隊有一個隊長,兩三個副隊長。要是規模再大,還得往上加,那就是一個工作小組,由組長牽頭,下麵下轄好幾個隊,管什麼的都有。隊長是正主兒,一般是聲望最高,資曆最老的牽頭人縱覽全局,而副隊長是個壓軸的角色,一般都是由業務精通、身體強健的中年人擔綱。
這個考古隊規模還不算大,隻是先期的行動小隊,目的是先清點記錄一下文物,避免國寶流失。
前些年有許多文物的丟失都是在考古隊打開墓穴之後的,因為這些墓穴大半是在鄉村地區,很多村民不懂文物保護,隻知道地裏的瓶瓶罐罐能賣錢,於是考古隊白天在這邊挖,他們晚上在那邊挖,不及時管著,第二天墓葬裏的文物就能丟了一大半。
這考古隊的工作不止是將文物挖出來完事,而是要詳細地記錄,這個銅鼎擺在哪裏,那個玉佩放在哪裏,都是十足珍貴的曆史文化資料,得以讓我們跨越時空,得知古人的觀念和想法。從另一個方麵來說,這些無形的思維財富,比有形的文物更加珍貴,一經破壞,就永遠無法修複了。
這也就是考古和盜墓的最大區別,考古是要記錄下墓葬的每個細節,從而讓我們接觸古代人的精神世界。盜墓卻是拿了文物就走,把另一些無形的精神遺產都給破壞掉了。
這野豬一樣橫衝直撞的大個子考古隊員這一衝撞,在後麵的副隊長就叫起來了:“周大膽,你搞什麼?”
大個子考古隊員姓周,人稱“周大膽”,平時也是膽子最大的人,下個墓葬什麼的,跟玩兒似的,就是在考古隊員裏,膽子也是拔尖的。
就比方說有一次考察一個古墓,需要下去一個狹窄的豎穴中近距離拍攝屍體。這個屍體不知為什麼隻腐爛了一半,瞪著幹巴巴的眼眶張著嘴,特別嚇人。墓穴裏隻能擠進去一個人,周大膽二話不說,端著相機跳了下去,與半腐爛的屍體麵對麵拍完了照片,接著就上來了。
他膽子這麼大,也不知前麵是什麼東西把他嚇得那麼慘。
周大膽頭也不回,淒厲叫道:“活的,活的……”
他已經有些精神失常,但這重複說出來的兩個字好像往所有考古隊員頭上澆了盆冰水。
這是個兩千年沒有開啟的商周古墓,之前連氧氣都沒有,怎麼可能有活著的東西?要有東西真活著,那又是什麼東西?
副隊長的額頭上也出了一層白毛汗,他叫幾個留在墓穴口的小年輕合力抓住周大膽,他則吊著膽子,走到隊伍最前方,代替了周大膽之前的位置。
手中LED燈的冷光照得墓穴裏白慘慘的,現在很多考古隊都流行用LED光源取代傳統光源,好處一是節能,二是不發熱,不會加速文物表層的氧化剝落,隻是光線有些淒慘嚇人。
副隊長平常也挺膽大,但聽到周大膽剛才的話,心裏也打起了鼓。很快他看到了那個掛著許多殉葬者的架子,不禁吞了口唾沫。
那架子上掛著十幾個皮包骨頭的風幹屍體,都是被捆著雙手,吊在上麵。
這些人就是用來犧牲的祭品,一陣墓穴陰風吹來,晃晃蕩蕩的,捆在他們手上的青銅鎖鏈撞擊,發出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