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之前說的一萬小時理論,老首長當然聽進了心裏,回去之後仔細想了想,也是覺得很有道理。
一天四個小時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一萬個小時差不多要十年,這與古話十年磨一劍驚人相似。
“我的情況,想必老首長應該也已經知道了,按照道理來說,我現在絕不可能做到現在的位置。”
“從部隊回到地方,我先是擔任了保衛科科長,隨後擔任了車間主任。”
“在車間主任的崗位上,我發現了一件事情。上級派發的任務,廠裏按照任務製定計劃,然後每天完成多少,就這麼一級一級傳達了下來。”
“對於普通工人來說,隻要完成了這些上產任務,就可以拿到工資。”
“一些零部件的加工,有精度要求。一個六級鉗工,加工的精度肯定會比五級鉗工要高。”
“可是,往往他們生產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幹一樣的活,僅僅是因為對方比自己早進廠幾年,評級高了一些,工資卻差了不少。”
“當然,六級工能完成的零件加工,四級工也許完不成,可是大多數時候,雙方幹的活都一樣。”
“長此以往,六級工會懈怠,四級工也覺得不舒服,工作熱情難以提高。”
“再加上以前沒有太多的獎懲製度,很容易出現大家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情況。”
“因此,我想出了這個辦法,能者要多勞,多勞才能多得,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公平。”
“工廠裏的情況還好一些,農村更加麻煩,一說耕地,大家都去耕地,出一天工,賺一天的工分。”
“這看似公平,也是多勞多得,可幹的多的,和幹的少了拿一樣的工分,時間長了必然有人會偷奸耍滑。”
“看到偷奸耍滑的人幹的比自己少,拿的和自己一樣多,幹得多的人,心裏會不痛快,很有可能向他們學習。”
“慢慢的就會造成,人多但是力量不一定大,因為大家勁不往一處使。”
“我覺得製定一些製度之前,最該考慮的人性,咱們國家有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都是有利己心理的。”
趙勝利將自己製定這個製度的初衷說了出來。
“你的想法很不錯,那麼在你看來,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老首長饒有興致的看著趙勝利。
“其實我剛才的回答,已經給出了答案,既然人都利已,那就把土地承包給他們,讓他們自己耕種。”
“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這樣一來,他們肯定會對承包的土地上心。”
趙勝利說出了後世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與咱們的機械化路線相違背啊。”
老首長沒想到趙勝利會這麼說,他可真夠大膽的。
“咱們國家國土麵積雖然龐大,可人口一樣很多,機械化路線當然不是錯的。不過鑒於我們國家的地形情況,我覺得在有條件的地方搞大型機械化,其他的地方搞小型機械化。”
“大型機械化適合那些,耕地麵積充裕,農業人口少的國家。對於我們來說,小型機械化的精耕細作更加合適。”
趙勝利知道這位老首長思想並不禁錮,因此這些話,他才敢對老首長說道。
“沒想到你對農業還有這樣的見解,那麼工業呢,工業方麵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聽完了趙勝利的話,老首長想起了老人家說的這個小家夥總是有些不務正業,沒想到他幹著工業,還想著農業的事情。
於是便把話題往工業方麵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