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回 金毛海馬鬧差船 濟公善救馮元慶(1 / 2)

第一百一十五回

金毛海馬鬧差船 濟公善救馮元慶

話說濟公同柴、杜二位班頭,押解四個賊人船隻,正往前走。這天走到小龍口,濟公忽然靈機一動,就知道水裏來了賊人。和尚說:“我在船上悶的很。我出個主意,釣公道魚罷。”大眾說:“怎麼叫公道魚?”和尚說:“我釣魚,也不用網,也不用鉤子。你們給我找一根大繩子,我拴一個活套。往水裏一捺,我一念咒,叫魚自己上套裏去。我要釣一個百十多斤的魚,咱們大家吃好不好?”大眾說:“好。”就給和尚找了一根大繩。和尚拴了一個來回套,墜上石塊,捺在水內。和尚就說:“進去進去。”大眾都不信服。和尚說:“拿住了,你們幫著往上揪。”眾人往上一揪,果然很沉重。揪出水來,一瞧不是魚,原來是一個人。頭戴分水魚皮帽,水衣水靠,魚皮岔油綢子連腳褲,黃臉膛,三十多歲。和尚叫人把他捆上。和尚說:“還有。”又把繩子捺下去。果然功夫不大,又揪上一個來,是白臉膛,也是水衣水靠。

書中交代,這是什麼回事呢?隻因前者把姚殿光、雷天化放走,這兩個人到陸陽山去約人,約了四個人。一個叫金毛海馬孫得亮,一個叫火腿江豬孫得明,一個叫水夜叉韓龍,一個浪裏鑽韓慶。知道押解華雲龍,眾官人必由水路走,叫這幾個賊人,在小龍口等候搶劫。探聽明白,船來到了,孫得亮、孫得明先來奔船底。自己身不由己,就鑽在套裏,被和尚拉上去捆上。

和尚說:“你們這些東西,膽子真不小。姓什麼?叫什麼?做什麼來了?”孫得亮、孫得明各通了姓名。說:“我二人一時懵懂,被朋友所使來的,師傅慈悲慈悲罷,我二人情願認你老人家為師。”和尚說:“我要把你兩個人放了,還來不來?”孫得亮說:“再不敢來了。”和尚說:“我要有事,用你二人行不行?”孫得亮說:“師傅要有用我二人之處,萬死不辭。”和尚說:“既然如是,我把你兩人放了。你叫你們那兩個夥計也別來了,我也不拿他了。”這兩人放開,起來給和尚磕頭。和尚附耳說:“如此如此。”二人點頭跳下水去,竟自去了。柴元祿、杜振英一看說:“要不是師傅,我二人哪裏知道水裏有人。”和尚說:“你二人放心罷,這就沒了事了。”

這天往前走,相隔臨安不遠,和尚說:“我要頭裏走了。”柴、杜說:“師傅別走。倘師傅走後,出了差錯,那還了得。”和尚說:“不要緊,沒有差錯。我說沒有,你二人隻管放心。有了差錯,那算我和尚的差錯。”和尚說著話,下了船,施展驗法,來到錢塘門。

和尚剛一進門,隻見錢塘縣知縣坐著轎子,鳴鑼開道,後麵眾多官人,鎖著一個罪人,帶著手銬腳鐐。和尚抬頭一看。口念:“阿彌陀佛!這樣事,我和尚焉能不管。要不管,這個樣的好人,屈打成招,就得死在雲陽市口,殘害生命,我和尚焉能瞧著。”說著話,和尚過去說:“眾位都頭。帶著什麼案呀?”官人一瞧,有認識和尚的官人說:“濟師傅,告訴你,他是圖財害命的路劫。”和尚說:“有點屈枉,把他放了罷。”眾人說:“誰的主意?”和尚說:“我的主意。”官人說:“你的主意不行。”說著話,就見這個罪人的爹娘妻子孩兒,一個個哭哭啼啼,甚為可慘。

書中交代,這個罪人原本姓馮,雙名元慶,住家在臨安城東二條胡同,家有父母妻子孩兒。他本是錘金匠的手藝人,極其精明誠實。他有個師弟姓劉,叫文玉,在鎮江府開錘金作。隻因買賣賠累,用人不當,寫信把馮元慶請去,給他照料買賣。馮元慶實心任事,不辭勞苦,幫著他師弟經理買賣,四五年的景況,把所賠的錢找回來,反倒賺了錢。劉文玉就拿馮元慶當做親弟兄,深為感激馮元慶的這份勞苦,要把買賣給馮元慶一半股分。每年馮元慶回家一次。不想馮元慶日久積勞,常常染病,實不能支持。跟劉文玉說:“我要回家歇工,把病養好了再來。”劉文玉見師兄病體甚重,也不能阻,給了五十兩銀子,叫他回家養病。馮元慶自己還有二十兩銀子,也帶著,雇了一隻船回臨安。這天到了臨安,天已掌燈。管船不叫馮元慶下船,說:“天晚了,明天再下船。”馮元慶是恨不能一時到家,自己拿了鋪蓋褥套,下了船,走到東城城下。自己本來帶著病,走不動了,離家尚有二裏地,自己打算歇歇走。焉想到往地下一坐,就睡著了。天有二鼓,打更的過來瞧見,把馮元慶叫醒了。打更的說:“你怎麼在這裏睡著,這裏常鬧路劫!”馮元慶說:“我是二條胡同住家,我由鎮江府病了回來,剛下船,我走到這裏走不動歇歇,沒想到睡著了。”打更的說:“你快回去罷。”馮元慶剛要走,打更的拿燈籠來照,眼前一個男子死屍,脖頸有一刀傷,是剛殺的。打更的把馮元慶揪住。說:“你膽敢殺了人裝睡呢,你別走了。”馮元慶說:“我不知道。”打更的說:“那可不行,你走不了。”當時揪著馮元慶,找本地麵官人,立刻把馮元慶送到縣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