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二(1 / 2)

泰勒博士曾是以色列壁球冠軍,世界壁球種子選手,哈佛大學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但他聲稱自己曾經“不幸福了30年”;泰勒博士稱積極心理學引領他找到了幸福的方法;泰勒博士第一次講課隻有8個人選修,但第二個學期聽課人數猛增至幾百人,第三學期這門課便成了哈佛開課史上的奇跡;上過這門課程的學生評價:這門課的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腳步……

“積極心理學”打破了100多年來傳統心理學隻關注失敗和障礙的舊模式,研究如何讓人們活得更幸福。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幸福不再可望不可即,幸福是一種可以通過練習培養的能力。因此,積極心理學也被稱為“幸福的科學”。

之後,泰勒博士來中國講課的消息被中央電視台《全球資訊排行榜》報道:“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積極心理學,這門幸福的科學進入中國,其講授者首次在京開課。”

2007年4月,泰勒博士第一次為中國高端企業家開設了3天的課程。那些企業家個個身經百戰,充滿智慧,思想深刻。沒有人聽說過“積極心理學”,以他們豐富的經曆,他們懷疑一門心理學能否告訴他們“幸福是什麼”,懷疑一個看似年輕的西方心理學家能否教授他們“如何獲得幸福”。一位擁有3家上市公司的總裁在臨上課之前告訴我,他太忙了,準備退課。我請他“停下一直忙碌的腳步,把3天的時間留給自己的心靈,隻有3天”。他狐疑地留下來。滿額30人的班,隻有10個人報名。

3天課程開始,泰勒博士的第一句話是:“你們不會從我這裏學到新東西,我說的每一句話,你們都知道……我要做的隻是提醒你們,用這些你們都知道的但忽略已久的真理,來真正改變你們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他用一貫平緩的方式娓娓道來……改變於無形與無聲中悄然發生。課堂上,企業家們起初懷疑甚至不屑的表情放鬆了,抱在前胸的手臂也放了下來,垂下的雙眸放出了光彩,他們為一個又一個看似簡單的幸福問題而沉思,同時一遍遍認真地參與課堂練習……或許,他們第一次如此親近“幸福”。

之後,那位本想棄課的總裁遞給我一張紙條,“子君,謝謝你‘強迫’我聽這門課,這是一次奇妙的心靈之旅!”他說,“我帶著懷疑的態度參加課程,但沙哈爾博士的教誨給了我非常大的衝擊。我從來沒有用這麼簡單的方法來審視自己,看清自己——如同鑿掉了心靈上的頑石,才能讓生命輕鬆地透氣……”

時任《環球企業家》雜誌董事總經事,現任太美集團總裁的陳婷女士說:“上課前,我覺得自己身經百戰,已是少有的積極和堅強,或許不太需要這門課程。但當天課程結束後,我4年來第一次流淚,而且是失聲痛哭……一個人在世界上包裝給別人看的東西太多,最難發現或最難麵對的是自己的心靈……我現在感覺很輕鬆。當我接納而不是抵抗自己的痛苦時,我便擁有了幸福……”

如果“痛苦”是一片黑暗,那麼傳統心理學便是在黑色的大海上艱難地尋找彼岸。如果“幸福”是一片明媚,那麼積極心理學無疑是在陽光下滋養繁茂、讓人們感受樂觀、溫暖和積極的力量!積極心理學使“幸福”從宗教和哲學的領域,被納入科學的範疇進行研究和探討。經過嚴格科學實驗證明的方法和手段,使“幸福”這一模糊、個人化的主觀感受,變得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這是人類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