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12、誘敵入甕(2 / 2)

唐堯:“聽說狐父還修煉了一種更神奇的射法,你知道嗎?”

“遊龍箭。它可以在極遠處或極高的空中自動搜索目標,是折風箭的最高境界。”甘蠅忽然拿出一張紫色硬弓,說,“這張龍角弓是師父贈送我的,小巧而力量巨大,也是一件稀世之寶。現在轉送給你,算是我的見麵禮。”

“聽說您有一張神弓,隻要控一控弦,不用射箭就能使猛虎俯伏在地,難道就是這張弓嗎?”和叔邊說邊搶先接過來好奇地撥弄撥弄弓弦,發出“嗡嗡”的響聲,又順手遞給唐堯。

“這張弓本來沒有伏虎的功能,隻是以前虎滿為患,我用它射殺的虎太多,所以在野獸界引起轟動,相互傳言,聞其聲即喪膽失魄,俯伏不動。”甘蠅接著說,“如今我早就不射獵了,更不參與塵世的紛爭了,每日裏隻是指點指點徒弟,以免射藝失傳,這張弓也就很少使用了。”

唐堯仔細把玩,發現弓把、弓臂和弓弦都不知是什麼材料,製作精巧,總共不過一臂之長,小巧玲瓏,的確是件無價之寶。

“唐堯受之有愧,卻之不恭。”唐堯說,“這樣吧,我把它命名為甘蠅伏虎弓,以記載它的輝煌經曆和對您的思念。”

“你繼續修煉折風箭,就有可能使它在飛行中任意改變方向,練成遊龍箭,不妨試試看。”甘蠅鼓勵說。

唐堯茅塞頓開,深深一揖道:“多謝師兄指教。”

書中按表:以後唐堯修成了“遊龍箭”,射出的箭能夠像遊動的龍一樣追蹤目標,就是受了甘蠅一句話的啟發。因此,唐堯視甘蠅如師父。

唐堯向甘蠅告別,又突然想起一件事,說:“師兄,我有一事不明:飛衛和逢蒙都是練武的好苗子,且射技出色,您為什麼不讓他們習練騎射,而打發他們去牧牛呢?”

“你沒問他倆嗎?”甘蠅問。

“他們說是為了吃牛肉、喝牛奶。”和叔說。

“對,孩子們正在長身體。我讓他倆各食一粒健力丸,牛肉牛奶是平時必須滿足的食物。”甘蠅問,“他倆沒有再告訴你們什麼嗎?”

“他倆每人抱著一個牛犢,反複舉起,還不停地報數,好像比賽一樣,再也顧不上回答我們了。”唐堯回答說。

“好,好,這兩個孩子都想爭天下第一,誰也不讓誰。”甘蠅對徒弟的勤學苦練表示讚賞。“…噢,對了,我讓他們在打煞力氣。”

“用舉牛犢練習臂力?”和叔有點不以為然。

“對,每天不少於一百次。”甘蠅說,“他們要抱著這個牛犢,堅持三年,一天也不許間斷。”

“哎呀,牛和人一塊兒長大,不需要三年,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一頭黃牛拋過頭頂了!”唐堯驚歎。

“沒錯。”甘蠅說,“到那時,你的手下會增添兩員猛將。”

天視、地聽來報,獫狁人馬正在橫渡大漠,前部已開始在陰山、青山一代集結。唐堯命傳檄北部遊牧部落,及早趕上牛羊,向南運動,以避獫狁之鋒銳;臨近諸侯國要給他們的遊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幫助。在獫狁出沒的地方,要堅壁清野,使之搶無所搶,誘其南下深入險地,擇機決戰。

在中山國比武大會之前,獫狁王就隻身竄至大漠以南,對中原王朝和八狄進行了秘密考察,燃起南征八狄的雄心。回到漠北以後,他到各部落遊說鼓動,說:“我們的祖先原本生活在大漠以南。那裏有廣闊的草原、肥沃的農田,還有繁華的城郭和成群的女人。回去吧,不要在這極北的大荒之地像野獸一樣生活了,大漠南麵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所。如今,那裏的部落一盤散沙,中原朝廷自顧不暇,正是我們打回去的大好時機。這樣的機會百年不遇,千萬不能錯過呀!”

在獫狁王的鼓動下,各部落紛紛響應,爭先恐後開始南征,指望捷足先登搶占一塊好地盤。橫渡大漠的人馬在陰山之陽集結,獫狁王按部落把戰鬥人員編成前、後兩軍和一支先鋒部隊。先鋒部隊和前軍上路後,獫狁王親率作為主力的後軍,浩浩蕩蕩朝八狄腹地太行山方向殺來。

且說先鋒大將熏支狼率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挺進,並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但也沒有繳獲到多少牛羊。這些以打獵為生的部落,本來就沒有攜帶軍糧的習慣,從來就是取糧於敵。但他們每人都有兩匹或多匹戰馬,如果弄不到軍糧,騎手們就不得不殺馬果腹。幾天下來,他們已經吃掉了不少戰馬,行進速度也緩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