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那群鴿子(1 / 2)

——讀岩波長篇小說《鴿王》

河南南陽 馬海慶

岩波先生的又一力作《鴿王》到手,這些天來,一直沉浸在閱讀中,與那群鴿子為伴,整個身心甚至連思維都被同化在書中了。睜開眼,鴿子,閉上眼,鴿子……在那個鴿子的世界裏,在那個以鴿子為人生道具的社會行業裏,竟然演繹出一場場讓局外人意想不到甚至猝不及防的人生悲喜劇。

弦外之音,似乎塞納河畔巴爾紮克那聲痛徹心扉的呼喊:“請遵守諾言,這和保衛你的榮譽是一樣的!”仍然回響在耳邊。作為一篇行業探秘小說,謹守作家良知,責任,作者所探的秘是什麼?在物質生活日漸豐裕的今天,很多東西我們不缺了,可是我們最缺的那個絕對在極少數的東西又是什麼?這就有勞先生去做臥底並聽一聽各類角色人物的心聲,探一探人性中的某種“秘”了。

少時愛鴿子,但不養鴿子,老屋屋簷下一群灰鴿子常來覓宿,父親就用高粱稈糊上泥巴為鴿子做了“家”,它們住下了,和我成了朋友。興致來了,就把那些雛鴿從屋簷上掏下來,弄得它們的父母整天咕嘟嘟咕嘟嘟的找你算賬。把它們和小雞一起養,那小東西有靈性,熟化了,跟你打得火熱,趕它也不走。就現在,對麵鄰家的飄窗上,依然有灰鴿子在空調一角做窩,每天清晨發出“咕嗚……”的叫聲,依舊感覺親切。

卻從不知道信鴿竟有那麼大的能耐,千公裏能歸巢,甚至在二戰中歐洲信鴿竟然出現了萬裏歸營為部隊帶去信號的傳奇故事,實在令人瞠目了。而我少年時的那些“朋友”,那些小灰們在聰明的信鴿麵前卻是一萬倍的遜色了呢。

然而,信鴿界也潛藏著那麼多的隱秘,甚至凶險,操縱者的爾虞我詐,行業背後的灰暗色彩,人與人之間的某種肮髒交易,都是讓人始料不及的,啊,信鴿界還有這等事?

《鴿王》中涉及人物不下二十多人,最讓人喜歡的還是諸如裴教授,鄒長軍,楊曉燕,王格格,郭叔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某種節操,恪守著社會道德,可以傳遞正能量的人物。裴教授作為知識分子介入社會行業,力求正義,呼喚良知,始終恪守知識報國、科技興國、良心救世的初衷。

從他和以他為代表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來看,在知識和科學領域,無論思想,社會如何開放的當今,這裏始終都還保有一片淨土,他們甘於為民請命,甚至冒著凶險,在一片紙醉金迷的紛紜世態中大聲疾呼,甘為誠信而奔走。作者憑借裴教授表達自己的社會擔當,體現了一代知識分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鄒長軍為人正派,但不諳涉世規則,屢屢被人踩,可謂懷才不遇,書生意氣了。當今,我們在學校裏培養了不少這樣的人才,他們往往在考試中名列前茅,然而社會考試他們未必能保持前茅,倒是有些不學無術的社會小混混反而搶了他們的名次,這是當今不可回避的一個社會病態現象。後來鄒長軍憑著本領終被上級提攜,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如同砥柱中流,成為社會正能量的化身,也是閱讀中的眾望所歸。

楊曉燕酷愛養鴿,人物形象特別鮮明,為求得真品鴿子,動不動就以剁手指相威脅,迫使對方就範,真可謂潑辣顢頇。初時,因為涉世不深,一度險些失身,被反麵人物馬小六戲弄。一個落魄大學生,混跡鴿業,因為愛鴿之深,先是行業博弈中的犧牲品,後以執著,走正道,特別是交了裴教授這樣的頂尖人物,逐步躍升為鴿王,無愧於作品主人公之地位。瑕不掩瑜,楊曉燕的創業過程不乏可以視為今日大學生一個參照,社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誠心誠意謀發展,獻身自己鍾愛的事業,成功總會光顧的。

作品第102頁對鴿子秘笈的議論非常精辟,看似寫鴿,實則寫人,人與小動物之間缺失公平,可愛的小生靈被人算計了。信鴿不辱使命,其忠誠,虔誠,乖巧,可以排除萬難一次次穿越藍天長空冒著凶險完成使命,實現了自身價值,但卻被人類以玩世不恭惟利是圖的心態給利用了,實在太不公平了。渴望誠信,摒棄虛假,規範社會行為,淨化社會土壤,像鴿子那樣不辱使命,心不旁騖,也正是作品所揭示的主旨所在。

信鴿是那麼可愛,不論是楊阿騰或者李種鴿,都不乏佼佼者,特別是鄒長軍的小雌,在千公裏和兩千公裏兩次大賽中,曾經與強敵鷹類搏擊,身負重傷,仍百折不撓,奮勇歸巢,簡直可歌可泣!然而,信鴿大賽中的弄虛作假,勾心鬥角,信鴿協會隊伍中混進敗類,如劉一卓等,已經將這個行業攪渾得滿池汙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