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機遇就在腳下 (3)(1 / 3)

亞曆山大大帝在出征波斯前,盡管需要巨額資金購買軍需給養,但他卻把自己的珠寶、領地和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部下。他的一位大臣困惑不解地問他:“陛下把這些東西都分了,那帶什麼啟程呢?”亞曆山大答道:“我隻有一件財寶,那就是‘希望’。”這位大臣聽後深受感動,於是拒絕了分給自己的財產,許多臣子得知後也都紛紛謝絕了。後來,亞曆山大大帝終於完成了對波斯的遠征。他的遠征在客觀上對希臘與東方、遠東的文化融合起了一定作用。相對於他那個時代來說,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希望,那他的心理一定是灰暗的,沒有色彩的。換句話說,一個對人生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他的心情肯定是憂鬱的,沒有絲毫快樂可言的。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放棄希望。希望是催促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發因素。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希望,不一定是多麼偉大的目標,它甚至可以縮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快樂、小滿足、小盼望、小期待,但隻要有,人生就不會顯得蒼白。

為什麼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因為,許多人在埋頭苦幹時,尚未發掘人生的終極目標,隻是為忙碌而忙碌著,不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真正欲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生命的真正價值。其實,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局限的過程。要想超越自己,就需要我們不斷去突破自我設置的障礙,突破我們自己對心靈的封鎖,破除對人生磨難的恐懼,從而讓我們本有的價值自然地體現出來。當我們在世俗的激流中衝洗、打磨而變得練達、成熟時,當我們經曆了人世的喧囂而站在成功的台階上時,我們的心境啊,就會像一片廣闊無際的曠野,我們的心靈深處,也一定會呈現出一片自由而高遠的天空……激情可以融化冰雪心由境造,境由心生。心冷了,太陽都不再溫暖;心熱了,冰雪也會融化。下麵是一個大學生的感慨。經曆了黑色七月,我並沒有取得自己夢想中的好成績,盡管分數還說得過去,但是我隻能進一所不太起眼的大學。熬過了半個年頭,終於熬到了放寒假。在家裏的時候,父親問我第一學期的大學生活,我告訴他說:“其實真的很沒勁。”我的父親是個鐵匠。

他聽了我的話後,臉上顯出了很驚愕的表情。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他轉過身用他那粗壯的手操起一把大鐵鉗,從火爐中夾起一塊被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鐵墊上狠狠地砸了幾下,隨之將鐵塊丟入到了身邊的冷水中。“嗞”的一聲響,水沸騰了,一縷白氣向空中飄散。父親說:“你看,水是冷的,而鐵塊是熱的。當把熱的鐵塊丟進水裏後,水和鐵就可以較量了——它們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讓鐵塊冷卻,而鐵塊卻想讓水沸騰。現實中,又何嚐不是如此?生活就好比是冷水,而你就是鐵塊,如果你不想讓自己被水冷卻,就必須要讓水沸騰。”聽後,我感動不已,樸實的父親竟然能說出這麼飽含哲理的話,讓我深感慚愧。第二學期很快就開始了,我開始反省自己,並且不停地努力,學習終於有了一些起色,內心也開始一天天豐富充實起來。別忘了帶魚簍很多時候,機會都會披著一件“困難”的外衣,你一定要撕破這件外衣,並抓住那些可能成為偉大的時刻。要知道,機會不會每天光顧你,即使來了,也會迅速從你眼前消失。放棄一次機會,就可能使之成為別人的財富。

我剛剛畢業那段時間,正趕上就業困難,像我這樣普通的本科畢業生到處都是,想找一份說得過去的工作都很費勁,更不要說找一份讓人滿意的好工作了。一天,為分配忙得焦頭爛額的幾個同學小聚,大家一起慨歎起生活中的種種艱難,紛紛抱怨自己沒趕上好時候,我們的機遇太少。這時,一位中年往屆的校友跟我們講起了一件自己釣魚的事。那會兒,他也正為自己工作的事感到苦惱,落寞中便時常拎著魚竿去垂釣。連著去了十幾次,也換了好多地方,都收獲寥寥,裝魚的簍子也越換越小,最後幹脆隻拎著一杆釣竿和少許魚餌去打發時間了。有一天,釣技不如他的同事老王約他一起去釣魚。老王拿了一個不小的魚簍,見他兩手空空,就硬塞給他一個小魚簍。他笑了笑就把魚簍扔了,說:“根本用不著這東西,我每次都釣不到幾條魚,用手都能拎回來,要個魚簍都是浪費。”出乎意料的是,那天他們鬼使神差地撞上了魚群,一條條的大魚小魚被甩上了岸。他的魚餌很快就用光了,幸虧老王準備得多。要滿載而歸時,他又有些懊悔不迭了,後悔自己沒有拿個大點的魚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