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獲得別人的認同,那麼,請你不要再讓自己戴著假麵具了。因為,一個人的魅力,源於他能夠真實地呈現自我。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是最受人歡迎的。美國曆屆的總統大選都會給人留下非常鮮明的印象:候選者風度翩翩,富有人格魅力。肯尼迪總統受到美國公眾的喜愛程度恐怕是美國曆史上所少見的。但是,肯尼迪總統卻並非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他曾經試圖在豬灣(地名)入侵古巴,結果遭到慘敗。像這麼大的軍事失誤,不管是發生在一個多麼出色的領導人身上,普通人都會認為這將使領導人的形象大打折扣。然而讓人感到費解的是,“豬灣慘敗”不僅沒有降低肯尼迪的個人聲譽,反而讓他在公眾的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牢固,形象更加真實、豐滿,人們也變得更加喜愛這位“也會犯錯誤”的總統了。心理學家猜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這次失誤讓人們明白:即使是被新聞媒體描繪得毫無缺點可挑的總統,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而更難得的是,在犯錯誤後又能勇於承認自己的失誤,這才讓總統與公眾的距離更加貼近,從而也為總統贏得了更多過去並不喜愛他的人的支持。
社會心理學家阿龍森曾通過一個實驗來證明什麼樣的人更受歡迎。他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演講會上,有兩位選手,都才能出眾,而且能力幾乎不相上下。在演講時,有位選手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飲料。如果換作你是觀眾,你會喜歡哪個人呢?結果表明:出現了小失誤的那個選手更受歡迎。怎麼樣,和你的觀點一致嗎?這一實驗也給人們展示了一個有力的命題:白璧微瑕比潔白無瑕更讓人覺得可愛。小小的錯誤不僅不會損壞你的形象,反而會使人的吸引力更增加一層——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犯錯誤效應”。沒有人懷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訓的合理性,然而真正領會其背後隱匿的心理學規律的人卻為數不多。一個壞透了的人肯定不受人歡迎,可是,一個完美的人常常更讓人難以接受。處處要求自己完美無缺的人不僅會讓自己步履維艱,也讓周圍的人感到無比“窒息”!保持你本來的樣子“在人生的舞台上,我經常扮演別人,也扮演自己。”這是多年前出現在電視上的一句廣告詞。
的確,人生有很多角色,但這些角色究竟是別人要你演的,還是你自己決定要演的?或者說,你演的是別人,還是自己?加利福尼亞的伊絲·歐蕾太太從小就非常害羞,因為她非常胖,再加上一張圓圓的臉,使她看起來更顯得肥胖。她的媽媽很守舊,認為伊絲·歐蕾太太不需要穿多麼體麵漂亮的衣服,隻要寬鬆舒適就可以了。所以,伊絲·歐蕾太太一直穿的都是那些樸素寬鬆的衣服,從沒參加過聚會,也從沒參加過娛樂活動。即使上學以後,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到戶外活動。因為她害羞,甚至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她常常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不被人喜歡。長大以後,伊絲·歐蕾太太結婚了,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但是她依然害羞。婆家是一個平穩、自信的家庭,他們的一切優點在她身上似乎都無法找到。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伊絲·歐蕾太太總想盡可能地做得像他們一樣好,但她就是做不到。家裏人也想幫她從封閉之中解脫出來,但他們善意的行為反而令她更加不知所措。她變得緊張易怒,甚至躲開所有的朋友,連聽到門鈴聲都感到恐懼。她也知道自己是個失敗者,但她又害怕被丈夫發現。
於是,在公眾場合她總是試圖表現得十分快活,有時甚至表現得太過火了,事後她又十分沮喪。因此她的生活中充滿了不快樂,她看不到生命的意義,甚至想到自殺……但是,伊絲·歐蕾太太並沒有自殺,那是什麼改變了這位不幸女子的命運呢?竟然是一次偶然的談話!一天,婆婆在談起她是如何把幾個孩子帶大時,隨口說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堅持讓他們秉持本色。”“秉持本色”——這句話像黑暗中的一道閃光照亮了伊絲·歐蕾太太。她終於從困境中明白過來:“原來我一直都在勉強自己去充當一個不大適應的角色。”於是,她開始讓自己學會秉持本色,並努力尋找自己的個性,盡力發現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開始觀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風度,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她開始結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組的活動。第一次在活動中表演節目時,伊絲·歐蕾太太簡直嚇壞了。但是,每開一次口,她都增加了一點勇氣。過了一段時間,伊絲·歐蕾太太的身上終於發生了變化,她感到快樂多了,這是她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