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權臣當道(2)(3 / 3)

阿龍看熱鬧

愛聽好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

每個領導身邊都必定會有溜須拍馬的人,差別隻在數量多寡;每個人都愛聽好話,差別隻在程度輕重。這是人性固有的弱點。但了解人性有這種弱點,並不是鼓勵誰的馬屁拍得好,領導就多給誰好處;更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練習拍馬屁,而是要——因為懂得,所以克服。有誌氣的人都知道,要以能力和人格去獲得多數人的尊敬,而不是靠損害自尊、拍馬屁去贏得少數人的歡心。

6、 “開禧北伐”

開禧二年(1206年)五月,寧宗下詔正式北伐。

韓侂胄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前方的軍隊已經集結起來,寧宗的詔書一下,就向計劃的目標發動攻擊。韓侂胄望著北方的天空,等待著勝利的好消息。

韓侂胄一直力主北伐,但因時機不到,沒有向寧宗提出。前些時候,出使金國的使者給他帶回了重要消息。

消息稱,金國皇帝完顏上台後,不怎麼治理朝政,金國內訌不斷,有點秩序大亂的跡象。就在金宋邊境,很多百姓偷渡淮河,進入南宋國境,其中還包括不少金人。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叫蒙古的少數民族通過這幾年的磨煉,逐步強大,打得金人轉攻為守,有點手忙腳亂,快招架不住了。

使者誇張地形容:“蒙古人就像漢朝的匈奴人、唐朝的突厥人,善於騎馬射箭,來去如風,攻擊性很強。金人防不勝防,根本沒心思注意我們。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在金人的屁股上捅那麼一下,相爺,您想想,會是什麼結果?”

韓侂胄立即熱血沸騰:機會,是個大好的機會。但這幾年先跟趙汝愚鬥,現在後宮皇後又對我有意見,也在防備她,沒怎麼練兵啊。江南自孝宗議和以來,幾十年沒打大仗了。原先的將領死的死,老的老,青黃不接,後起的也沒有出色的將領啊。怎麼打呢?韓侂胄站起身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心裏暗暗盤算著。

但不久後,韓侂胄就有了辦法。

打仗首先得有錢。韓侂胄是這麼考慮的。有了錢,就給士兵多發工資,大家見工資漲了,願意當兵的就會多起來;有了錢,也就有了糧草,天天有的吃,士兵就有力氣往前衝。

不久,韓侂胄就組織了一個北伐委員會,總管錢財、糧草,又找了幾個善於搜刮的委員,設計了一個北伐稅,從國庫裏拿一點,再從百姓頭上收一點,錢的事也就基本解決了。

阿龍記事貼

煩惱是自找的

北伐失敗後,韓侂胄愁得須發都白了。家裏伶人排了一出戲:有樊遲、樊噲、樊惱三人,有人問樊遲,誰給你取的名字啊?樊遲是孔子的學生,所以答說是老師取的;又問樊噲,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兼親戚,所以答說是高祖取的;又問樊惱,答說“樊(煩)惱是自己取的”。不知道這是在開解韓宰相呢,還是在諷刺韓宰相。

其次,上下都需要精神鼓勵,讓全國人民都振奮一下。韓侂胄走出了第二步。他想,全國人民都支持,還能不打勝仗?

精神激勵其實就是打擊主和派,鼓舞主戰的。韓侂胄向寧宗建議剝奪秦檜的爵位,改秦檜的諡號為“謬醜”。主和派立即成了冬天裏的蟬。

另一方麵,他又請求寧宗封嶽飛為鄂王,這給了主戰派和全國人民一個大大的精神激勵。

做完這些,韓侂胄又想起了一直高喊北伐抗金的辛棄疾。得知辛棄疾賦閑在家,韓侂胄就給了他一個職務,讓他去前線檢查戰備情況,練練兵,鼓勵鼓勵前線將士。

做好這一切,韓侂胄立即發布出兵命令。他把戰場劃為東西兩塊,東邊為江淮地區,西邊為四川地區。兩個地區相呼應,讓金兵顧東顧不了西。

出戰前,韓侂胄讓邊境的軍隊先進行小規模的進攻,打幾個冷槍,燒幾個堡壘,搶幾個村莊,殺幾個金人,挑釁挑釁金國,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顧不上南宋了。

開禧二年(1206年)四月,東線南宋軍隊出兵攻克了泗州,第一次大規模出擊取得了勝利。於是,韓侂胄迫不及待,他在五月命令全線出擊。但韓侂胄等來的並不是勝利的消息。第二年,四川方麵的野戰軍總司令吳曦居然自立為王。由於吳曦突發事件,宋軍的主戰場不久就中魔一樣,潰敗了。宿州、蔡州、蘄州、壽州,各路守軍全部潰敗,此時,吳曦又給金人當向導,引金兵入鳳州,厄運兜頭罩在南宋腦袋上。本年九月,金人全線反攻,“開禧北伐”宣告失敗。

倘若曆史有拐點,那麼,“開禧北伐”失敗的拐點就在吳曦身上,史稱“吳曦之變”。

阿龍看熱鬧

好高騖遠是一種病

大宋是被外族打怕了的主兒,南宋孝宗和寧宗時期,開始有了點反擊的衝動,但反擊又常常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夭折。說到底,南宋是一個先天失調的國家,偶爾會熱血沸騰,卻從不曾有過沉下心來踏踏實實把基礎打牢、把事情做好的決心和定力。這是典型的好高騖遠症:幾個小兄弟都管不好,就想著去做大公司的總經理;基本的工作技能還沒學會,就先嚐試起創業來了。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警惕,好高騖遠是一種病,有再遠大的夢想,也請從踏實做事開始。